為全球版權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古代中國的發明創造為世界留下了寶貴財富,今日中國的版權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7%,為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國游戲、電影、潮玩等創意產品風靡國內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日前表示,版權對於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希望各方攜手推動版權和創意產業在全球蓬勃發展。
“中國在利用知識產權推動國家發展方面樹立了典范”
7月8日,“保護創新 共建未來——版權在中國”主題展覽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開幕。現場展示了中國版權的國際合作成果、中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等,吸引眾多嘉賓參觀。展覽將持續至7月1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大會閉幕。
“版權具有鮮明的文化和經濟屬性,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保護和激勵創新創造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國家版權局負責人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中國版權故事真實可感、精彩豐富,折射出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氣象、新時代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本次展覽展現了中國版權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文化在數字時代的鮮活實踐、版權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的動能。
中國高度重視版權工作,積極發揮版權推動文化傳承、激發創新活力、驅動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逐步加大,版權的保護和轉化對游戲等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中國首款3A(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游戲《黑神話:悟空》和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將古老的民間傳說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贏得國內外受眾的青睞。”鄧鴻森高度評價近年來中國版權事業發展。
非洲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德尼斯·博烏蘇表示:“中國在利用知識產權推動國家發展方面樹立了典范。中國積極支持非洲國家產權能力建設,我們希望與中國開展更多合作。”
展覽期間,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的版權優秀案例示范點調研項目報告《IP與創意產業——景德鎮故事》正式發布,系統梳理景德鎮如何激活千年窯火,通過創新版權工作促進陶瓷產業傳承創新發展,進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哈桑·克萊布在報告序言中寫道:“版權保護是保護藝術家作品和支持品牌發展的關鍵要素。陶瓷產業正助力年輕人構建他們的藝術天地,並將他們的創意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在版權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加強”
在圖書出版展台,一套套設計精美的多語種圖書引人注目。“展覽內容豐富,文化特色突出,我很高興看到中國版權事業日益發展壯大。”國際商標協會首席執行官艾蒂安·阿塞多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生態系統取得了巨大進步,“知識產權保護關乎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意義重大”。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黃強介紹,參展的“最美中國系列圖畫書”選取了12個原創故事,力求面向不同年齡段的中國兒童乃至世界兒童介紹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圖書版權已輸出至法國、韓國、約旦和阿聯酋等國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還與英語語言教學內容提供商美國國家地理學習聯合出版中國主題圖書《中國讀本》,從國際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在英語學習中品味中國文化,得到海內外讀者熱烈歡迎。
國際知識產權商品化促進會理事江頌恩對記者表示,展覽讓中國版權故事更加鮮活,“很高興看到,中國在版權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加強”。他認為,知識產權生態系統的最高目標就是造福人類,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為世界知識產權生態系統作出了獨特貢獻。未來應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促進共建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流與發展。
“以創新手段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
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坐上運動平台,就可以和威風凜凜的將軍俑打個照面,開始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探險之旅——在西安可視可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來體驗VR影片《秦·兵馬俑》的各國嘉賓絡繹不絕。阿盟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高級協調員穆斯塔法·阿瓦德在體驗后告訴記者,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借助高科技手段呈現,令人驚嘆。這場精彩體驗激發了他前往中國的興趣。
“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把版權和數字技術相融合,為觀眾提供沉浸式互動觀影體驗,以創新手段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西安可視可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王嘉雯介紹,公司2023年獲得第二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后,業務范圍不斷拓展,更加重視產品創新。該公司產品從硬件到軟件,包括VR所呈現的數字內容,均已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申請發明專利,未來將走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在浙江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展台,來自阿爾巴尼亞的奧羅拉充滿好奇。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釧巧的示范和指導下,奧羅拉成功地印制出一幅陸游的《泛瑞安江風濤貼然》字帖。
中國藝術家以《天工開物》為題材創作雙人舞劇,舞者以身體為筆,深情演繹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東方智慧。得益於高制作水准和版權保護,這部舞劇還將在澳大利亞、希臘展開海外巡演。
版權作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的核心引擎,貫穿內容創作、IP衍生開發、市場傳播全鏈條。近年來,中國版權管理部門持續深化版權領域改革,引領中華文化在數字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苗繡紋樣成為時尚品牌的設計靈感,到陝西秦腔被改編為游戲原聲,版權不斷推動中國民間文藝創新發展,將“口傳心授”的文化遺產,轉型為可交易、可溯源、可衍生的現代版權資產,從“博物館裡的標本”變為“市場中的活水”,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法國著名歌手兼作曲家西海勒·尼庫拉依曾多次到中國演出。他對記者表示,作曲家創作和錄制歌曲通常需要幾個月,最終向觀眾呈現的隻有幾分鐘的精彩,因此版權保護對於音樂行業來說非常重要。“中國文化產業繁榮,音樂、電影、潮玩等文化產品在國際上日益流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很好保護和傳承。”“我多次到訪中國,見証了中國的快速發展,深圳等一些城市的創新發展令人驚嘆,展現了中國巨大的發展活力。”
(人民日報日內瓦7月1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5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