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差”大有可為
2025年07月15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暑期,文物迎來“出差”熱潮。許多地方的博物館交換展出各自的珍藏文物,為公眾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吸引參觀者沉下心來、深度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在觀展中激蕩文化共鳴。
公眾文化需求的升級是文物“出差熱”的重要推動力。過去,觀眾參觀博物館往往以打卡拍照為主,追求的更多是看到稀世珍寶的滿足感。然而,隨著文化素養的提高和審美水平的提升,如今公眾更加注重對文物歷史背景、文化價值的深入了解。這種文化需求的升級,促使博物館不斷豐富展覽內涵,通過文物“出差”等方式,為觀眾提供更多了解歷史、解讀文明的機會。
文物“出差”,讓歷史在特定語境中“活”過來。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信息,當它們離開原本的收藏地,來到新的環境,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產生關聯時,便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在浙江嘉興博物館裡,來自四川博物院的《宋孝宗趙昚手詔卷》與明代嘉興籍收藏家項元汴的收藏故事交織在一起,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文物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的切口。這種展示,讓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為講述歷史故事的鮮活載體。
文物“出差”的終點,不是觀看而是理解,不是展示差異而是尋找共鳴。當文物在不同城市之間流動,它們就像文化傳播的使者,促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讓不同地區的觀眾共同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體,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此過程中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摘編自《雲南日報》,原題為《文物“出差”有看頭》)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5日 05 版)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