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成立“藍鯨”護企工作站——

精准護企助企促發展(法治頭條)

人民日報記者 張天培
2025年07月17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鬆江區“藍鯨”護企工作站駐點民警為企業負責人答疑解惑。受訪單位供圖

  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可能面臨哪些發展難題?在此過程中,公安經偵部門能提供哪些支持與服務?

  在上海,公安經偵部門以“藍鯨”護企工作站為依托,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推出利企舉措、精准防范風險,讓企業健康成長、安心發展。

  “自2024年4月成立以來,‘藍鯨’護企工作站經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形成了貫通全警種多部門、貫通公共法律資源、貫通三省一市九城、貫通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警企聯通機制,成為上海公安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副總隊長姚文海說。

  讓企業辦事隻用跑一次

  一家初創企業,如何快捷辦理公章備案?辦理特種行業許可的流程是怎麼樣的?簽訂的勞務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規范?

  解決這些問題,企業以往可能需要往返於多個部門之間,來回跑上好幾趟。

  如今,來到上海的“藍鯨”護企工作站,在當地公安經偵部門牽頭下,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部門,公安治安、交通、人口等多警種共同入駐,聯動運轉,一站式為企業提供服務,讓企業辦理業務隻進一次門、隻用跑一次。

  一大早,鬆江區一商場——馬利來廣場負責人就來到鬆江區“藍鯨”護企工作站求助。

  “廣場開張之后客流量一直不好,招商也存在困難,門前交通路口設置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但涉及眾多部門,不知道找誰解決,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廣場負責人向值班民警道出企業經營的困難。

  值班民警馬上將情況上報。當天,任務清單就被流轉給轄區交管支隊,由他們牽頭“吹哨”,召集交通委、綠化市容局、街道等各方專項研究。

  人行道改成非機動車道、增加一條北向南機動車道、一棵樹遷移換址……上海市公安局鬆江分局交管支隊勤務路設大隊大隊長梅嘉偉將馬利來廣場周圍交通的改造方案擺了出來。各部門隨即認領分工。不到兩個月,改造順利完成。

  “交通改善后,老百姓逛街出行都更加方便,我們的客流馬上就上去了,正在和商家談入駐事宜。”企業負責人喜不自禁。

  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充分發揮“離企業最近”的警種優勢,以“藍鯨”護企工作站為支點,解決企業初創期成長的“煩惱”,為企業初創期的品牌塑造提升硬實力,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幫助企業防范內部風險

  “企業步入成長期,業務規模擴大,內部治理風險也會逐漸增多。幫助企業完善內控機制,防止腐敗滋生,是我們的重點任務。”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民警曹奇珉介紹。

  明明是與S物流企業合作,合同上的乙方怎麼卻是Y公司?去年春節剛過,長寧區某網絡科技公司對物流部總監劉某進行離職審計時,發現他經手的賬目十分蹊蹺。

  公司風控部負責人湯力(化名)意識到劉某可能涉嫌侵佔公司利益,但是否已經觸犯刑法,沒有十足把握。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湯力來到長寧區“藍鯨”護企工作站設在東虹橋片區的護企工作室。經過初步判斷,駐點民警認為劉某的行為涉嫌犯罪。

  內外勾結,上演一出精心設計的“雙面戲”﹔欺上瞞下,利用兩邊合同的價格差不法牟利。立案后,經偵民警對犯罪線索抽絲剝繭,與企業反復溝通,調取固定証據,最終查實了劉某的犯罪事實。

  今年3月,包括劉某在內的所有犯罪嫌疑人均受到法律制裁,企業追回了全部損失。

  案件偵破后,東虹橋“藍鯨”護企工作室經偵民警主動上門。“管理人員權限過於集中,需要注意”“資金流向應加強監管,有關聯交易風險”,民警一一指出企業存在的漏洞隱患,指導企業加強管理、完善內部風險防范。

  湯力表示,這次案件的偵破和民警的及時走訪,有效幫助企業防范“后院起火”,對企業“蛀虫”產生巨大震懾。

  從“除病灶”到“治未病”,企業與“藍鯨”工作站“雙向奔赴”。自成立以來,長寧區“藍鯨”護企工作站經偵民警累計走訪企業700余家,發現並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360余起,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5億元,發現並堵塞內部管理風險漏洞近百個。

  區域協同助企保暢

  “多虧了‘藍鯨’護企工作站,幫我們挽回了1170余萬元損失!”不久前,借助鬆江區“藍鯨”護企工作站,鬆江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涉及轄區某科創企業的合同詐騙案。

  該公司是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鏈主企業,業務輻射范圍廣,在浙江、安徽、上海等地都設有分公司。

  去年9月,工作站民警在走訪企業時,發現了一條疑似經濟犯罪的線索。民警迅速展開研判,初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並掌握了部分犯罪事實——

  2023年5月,吳某攀附結識了該公司分公司銷售代表方某、劉某。在二人幫助下,吳某利用其名下公司,虛構生產項目需先行墊資的事實,並與該公司簽訂合同。資金到賬后,吳某向方某、劉某轉賬200萬元好處費,剩余款項被肆意消費揮霍。

  真相逐步浮出水面,然而,案件卻橫跨三地:涉案的銷售代表方某和劉某在安徽合肥,虛構生產項目的嫌疑人吳某在浙江寧波,該技術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面對跨區域的復雜情況,鬆江經偵馬上啟動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九城區域聯動機制,與安徽合肥、浙江寧波公安經偵部門形成合力,抓獲方某、劉某、吳某3名犯罪嫌疑人。

  案件成功偵破追贓,長三角區域聯動機制發揮了大作用。鬆江區“藍鯨”護企工作站坐落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作站立足上海鬆江、服務長三角,攜手九城公安經偵部門簽訂《長三角區域公安經偵部門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經偵助企保暢”倡議書》,為長三角區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協同保障。

  “以前涉及跨區域案件,偵辦取証過程復雜,協同配合手續煩瑣,也常常由於分公司‘枝條蓬亂’,不知從何下手。”上海市公安局鬆江分局經偵支隊支隊長蔣永歡介紹,長三角區域聯動機制建成后,九城公安經偵部門線索共享、風險聯控、矛盾聯調,案件辦理、情況摸排實現了全貫通,跨區域協作效能進一步提升,企業權益得到了更好保護。

  化解涉企矛盾糾紛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面臨轉型優化,內外矛盾多發。如何有效防止“小矛盾”引發“大問題”?

  “藍鯨”護企工作站依托“三所聯動”機制,圍繞企業勞資糾紛等,做好調解等服務,呵護企業“輕裝上陣”。

  日前,位於青浦區的一處工地,多名工人聚集,現場一度停工。涉事企業負責人焦急地撥通了青浦區“藍鯨”護企工作站的電話。

  工作站負責人迅速召集屬地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並派人入企走訪。

  原來,此次糾紛是由於企業與承包方對工資結算標准產生分歧所致。

  工作站隨即啟動“三所聯動”企業版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一邊,工作站協調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約談項目方、總包公司、勞務公司負責人,防止矛盾激化﹔另一邊,青浦公安分局經偵支隊組織核對工人名單及對應工資金額,分局治安、屬地派出所則會同區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門,聽取工人訴求,為工人提供法律咨詢,消除工人顧慮。

  10天時間,10輪調解。終於,承包方及時支付了工人工資款,保証項目順利復工﹔工人則表示通過調解獲得了報酬,解決了子女就學、家人就醫的迫切需求。至此,工程繼續施工,企業恢復了正常運行。

  “依托‘藍鯨’平台,快速聚合相關部門開展糾紛化解,大大縮短了調解周期。”負責此次糾紛調解的駐站民警徐宇超介紹。

  從單警種作戰到多警種聯動,從打擊到綜合治理,“藍鯨”護企工作站已經成為上海公安護航企業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目前,上海市共有17個“藍鯨”護企工作站,並在重點產業園區與商圈設立31個“藍鯨”護企工作室(點),將護企服務送到企業的“家門口”,為企業提供便民高效的“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依托“藍鯨”護企工作站,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累計破獲職務侵佔、挪用資金等涉企經濟犯罪案件2400余起,為企業提供千余次法律援助,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9億余元。

  延伸閱讀

  完善警企聯通機制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負責人表示,當前,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經濟犯罪總體形勢呈現出“新型經濟犯罪問題突出、涉案金額居高不下、大要案件多發”的新特點。特別是涉眾型、涉互聯網經濟犯罪持續高發,對社會治安整體狀況的影響越來越大,公眾感受越來越明顯。

  從偵查辦案實踐來看,合同詐騙犯罪和民營企業內部腐敗犯罪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據介紹,公安經偵部門針對各類突出經濟犯罪實施依法打擊,2021年至2025年4月,全國公安機關共計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47萬余起。同時,全國公安經偵部門持續深化法治經偵建設,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比如,制定加強和改進經偵執法工作的有關規范性文件,不斷提升經偵工作法治化水平﹔圍繞企業較為關注的涉案財物問題,部署開展排查整治,推動常態化治理等。

  近年來,全國公安經偵部門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暢通警企溝通渠道,推出一系列助企發展新舉措。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推出《公安經偵部門便民利企十項工作指引》。各地公安經偵部門認真落實工作指引要求,如浙江經偵部門明確提出“助企服務、涉企監管、護企執法、幫企力量、安企賦能”五方面十項重點舉措。

  加強經濟犯罪防范宣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已經連續16年組織開展“5·15”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針對企業關切開展多元化多渠道集中宣傳,形成共同防范的強大聲勢。

  深化部門協作機制。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牽頭,與全國工商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持續加強配合。各地公安經偵部門積極拓展“朋友圈”,如天津市公安局會同市工商聯持續深化“企業服務日”建設,為企業提供法治培訓、政策解讀等服務。

  (人民日報記者張天培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19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