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家村衛生室升級投用
寧波:村民樂享“15分鐘醫療圈”

“血壓血糖隨時測,中醫理療也能做,以前要到大醫院才能配的藥,現在村衛生室就能配到!”7月16日清晨,在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上周村的衛生室裡,72歲的周大伯邊測血壓邊對記者感慨。
這家經過改擴建的村衛生室在6月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20平方米,白牆黛瓦、寬敞明亮,診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中醫理療室等一應俱全﹔治療室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空氣消毒機﹔為方便患者,診室裡特別添置了一台智能飲水機……這是寧波市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新(改、擴)建規范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成果之一。
“原來的村衛生室的藥房、治療室、診室等相對而言比較簡陋。”醫生周再鬆說,改擴建后,衛生室不僅面積擴大了,還新增了獨立肌注台、中醫理療室,“現在連遠程會診也能做,遇到疑難病例可以直接連線鄞州二院醫共體總院的專家”。
藥房裡,一盒盒包裝整齊的藥品陳列在藥櫃上,慢性病常用藥種類從原來的7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80歲的帕金森病患者周老伯常年離不開藥,外嫁的女兒隻得定期到塘溪鎮衛生院或大醫院為父親配藥,極不方便。新的村衛生室投入使用后,就通過審批新增了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現在不出村就能為父親配藥,有時候還可以委托鄰居幫忙配藥,我輕鬆多了。”周老伯的女兒開心地說。
“醫生,快看看我媽的手!”上午8點多,一位老人被女兒攙扶著沖進診室,其右手中指上赫然兩道蛇牙印。周醫生立即對老人進行急救,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再用消毒藥水消毒。在周醫生的幫助下,老人很快被送往寧波市中醫院。臨走時,老人的女兒說:“還好家門口就有醫生。”
在寧波,這樣的變化並非個例。
村級(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是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網底”,是實現群眾“家門口”就醫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寧波市委、市政府重視下,寧波市村衛生室就醫環境、服務能力均有了明顯提升,但部分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陳舊、設備落后,山區、海島仍存在服務短板。針對這一現狀,寧波市再一次將“新(改、擴)建規范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列入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按規劃,2025年全市新(改、擴)建123家規范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其中新建71家、改擴建52家。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新(改、擴)建規范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54家,預計10月底前完成所有項目建設,一個“15分鐘醫療圈”正在逐步形成。這些村衛生室的升級改造,不僅填補了村級醫療空白點,更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小病不出村”的願望。
“村衛生室建設,不僅要升級改造基礎設施的‘硬件’,更要強化服務內涵和規范管理的‘軟件’。”寧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寧波市將加大剩余項目的建設力度,每月通報進度,對建設滯后地區“亮燈”督辦,計劃9月起組織專家逐個驗收,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同時,將進一步落實寧波市村醫專編政策,通過定向培養、鄉聘村用等機制,讓更多年輕村醫扎根基層。
隨著越來越多“健康守護站”的升級改造,一張越織越密的基層醫療網,正托起村民的健康幸福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