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为农民贷款打开现实通道--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为农民贷款打开现实通道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2:49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常听农民兄弟讲,想搞些经营,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贷款难,是这些年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银行农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4%,乡镇企业也只占到6%,也就是说近90%的贷款余额流向了非农业领域。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一方面农业和农民嗷嗷待哺,急需“输血”,一方面大量资金却难以进入农口。

  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贷款厚此薄彼?其实,板子并不能全打在银行身上。过去几十年国家财政投资体制一直是重工轻农,金融体制受此影响也同样向工商倾斜,银行哪能另辟蹊径?况且,对银行而言,撇开那些政策性体制性的问题不谈,给农户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是银行宁肯背“骂名”也不屈就的现实原因。

  我国有9亿多农民,2.4亿农户,且居住分散,单个农户资金需求量小,要银行直接面对几亿分散的农户贷款,无论从成本核算还是从银行能力上看,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样的赔本买卖,难怪银行不干。 那么,农户贷款的现实通道在哪里?在农业发达国家,农民与银行的联系都由农产品行业协会出面,农民的贷款担保与贷款需求全部由行业协会与银行来解决。对银行而言,直接面对协会,既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风险;对农民而言,也避免了因没有担保而无从贷款的烦恼。

  但在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民的联系也仅停留在农产品收购买卖上。因此专家建议,解决农户贷款难,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担保机构,也就是建立农户担保机制,而目前在各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就是恰当的担保机构。因此现在需要的是各级政府把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纳入到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轨道上去,而不是仅仅当它是一个解决农产品买卖的工具。

  舍此,能不能把现有的通道疏浚一下?那就是在规范民间借贷方面下些功夫。民间借贷确实有其弊端,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目前农村借贷的主要方式是民间借贷,大约三分之二的农户依靠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需求。因此,随着国家宏观金融形势的好转,能否积极调整民间借贷政策,让民间借贷露出水面?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一微)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