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长沙听歌--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长沙听歌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4:02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几年前到长沙出差,晚上无事,有同学来访,建议我到歌厅听歌。

  说实在的,对他这个倡议,我兴趣不大:电视上,歌舞晚会比比皆是。就是规模宏大的现场演出,在京城也看过不少。地方上的歌厅,能整出什么名堂?!

  不过,那晚我确实开了眼!真难以想象,一家装潢并不考究的歌厅竟然汇聚了不少内地和港台颇有人气的“腕儿们”!

  这还在其次,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演员演出时的投入和对观众的尊重。

  那晚,我坐在前排。轮到双簧表演,起初,道白用的是当地的土话。看到我们几个陌生面孔,那位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屡屡露面的老者走向我们,和蔼地说:“几位是外地的吧?我用普通话把剧情再介绍一番。”这一举动,让我们如沐春风。

  记得最后出场的是一位著名女歌星。报上曾报道她如何耍大牌,然而那一晚,怪了,她唱得非常投入。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她唱了一曲又一曲。最后嗓子都有些哑了。因为离得近,可以看到她头上布满密密的汗珠。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腕儿们汇聚长沙,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尊重观众?

  和朋友探讨,他分析说,可能与这里歌厅的运转机制有关:长沙歌厅近百家,竞争激烈。你慢待观众,票房低,老板下次就不会请你。而你如果有观众缘,歌厅争相抢你,一晚上下来,收入自然不菲。如此,演员能不使尽浑身解数?

  深层次探讨一下,长沙歌厅火爆,主要是经营者摆正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无庸讳言,开歌厅无不是为了赚钱。但赚钱的前提是你先要把“歌文化”这一内涵做足——观众只有欣赏到了高品位的演出,才愿意掏腰包,你的歌厅也才能开下去。据同学说,到歌厅听歌,成了长沙人经常性的娱乐活动。尤其到周末,许多家庭举家前往。去年,长沙人均文化消费达1049元,就是明证。

  现在,不少地方提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纷纷举办这个节那个节。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通过发挥本地的文化优势,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确有些地方,把文化和经贸之间的关系弄拧了,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增加节的文化内涵上,一心只想着签合同引项目。结果呢,合同和项目没搞到多少,节也越办越松,有的甚至办不下去了!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如果文化撑不起台面,经贸要想唱出好戏,只能是一句空话。 旅游经济时下成为热门话题,其实,发展旅游经济也是如此,如果不致力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而只顾收门票,或是变着法儿搂钱,那么,也许你会兴旺一时,最终难免人去景空。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冯益华)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