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当农民工有了自己的节日--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当农民工有了自己的节日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4:1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11月4日。相信这一天,对于重庆乃至全国的农民工兄弟来说,都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重庆农民工拥有了自己的节日。

  如果时光倒退20年,这条新闻,肯定被视为天方夜谭。作为记者,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跑“农口”,亲历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民工、社会越来越认可农民工的历程,也感受了农民工走出家门的种种艰辛……

  提起“盲流”这个词,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当年,那些衣服破旧,蓬头垢面,承担着城市最苦、最累、最险工作的人,常常会被冠以这样的称号。尽管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却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对待。记得有次采访,一位农民工说,和他一起打工的几位同乡晚上出去吃夜宵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了好多天,才有一个农民工从家乡来了封信,原来这几个农民工外出看夜景碰上了巡夜的,没带身份证,给送到一个建筑工地筛了半个月沙子,然后被遣返回原籍……

  不过,这一页已经成为过去。尊重农民工,帮助农民工,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国家也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工的地位:1995年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只要是企业用工,统称为“职工”,打破了区域、身份和户口二元结构的限制。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逐步解决深层次问题,形成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体制和制度”。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更是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细致入微地提出要保障农民工的各种权益。

  从视农民工为“盲流”到允许农民工外出务工,从歧视农民工到社会各界纷纷为农民工“开绿灯”,从举步维艰的“异乡人”到“咱也是主人了”……农民工待遇的不断变化,实际上也是我们的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尽管如此,正像改革需要深化一样,农民工的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就业难、维权难、子女入学难、社会保障难”,这些现象在一些地方不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吗?

  确实,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要想彻底根除,尚需时日。农业的欠账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还上的。但我们要谨记,一、二、三产业须协调发展,是个基本规律。农业欠账太多,势必制约工业的发展。只有农民兜中有了钱,购买力才能增强,城里人才有活儿干,也才有饭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帮助农民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应该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重庆市为农民工设置节日,这是维护农民权益、提升农民工地位的又一举措。11月4日,值得人们用心铭记!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一微)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