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为转移农民铺路--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为转移农民铺路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4:17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如今再强调这一观点,恐怕没有多少人持有疑义了。

  的确,即使先前固守土地的农民,在汹涌澎湃的民工潮激荡下,如今也开始认识到:眼睛盯着一亩三分地,无论怎样反复挖刨,也绝刨不出富裕来!

  不过,从日前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组稿子看,在转移农民这一问题上,又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四川,各级政府把转移农民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为外出务工农民排忧解难,由于组织得力,2001年转移劳动力达1260万。而甘肃上中滩和陕西南堡寨呢,政府对农民外出务工不管不问,致使90%的农户在家猫冬!

  如果把帐都算在上中滩和南堡寨农民头上,那是不公平的!

  你想,有些农民,从未出过门,有的甚至连车票都不知怎么买,你让他上广东下海南,他能无顾虑?

  再者,即使换了你,如果让你在街头连呆几天找不到活干,你还愿意出去吗?

  还有,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工钱却被扣得精光,你又会做何感想?

  上中滩和南堡农民反映的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可以说,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民外出的脚步迟滞了。

  有因才有果。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是造成两个阵营泾渭分明的重要原因,也是检验政府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尺度。

  说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如何作为,估计现今绝大多数干部都可以答出个子丑寅卯。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做法恐怕并不完全到位。其它方面暂且不论,单就转移农民来看,不少地方的工作就很有差距,人民日报记者在南堡寨采访时,当问及政府为什么不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一位副镇长振振有辞地说:“搞市场经济,主要靠农民自己闯市场,政府无能为力!”

  甩手不管是一种情况!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不是千方百计为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而是设法从农民手中捞钱。1个月前笔者曾接到山西吕梁一位读者来信,那位署名“劳祥”的农民在信中说:在乡政府办一个务工证要收50块钱。只要你办了证件,不管你是不是外出务工,年底都要再收25元捐资助学款。

  如此,转移劳动力的步伐能加快吗?看来,要想使劳动力转移真正落到实处,农民需要补课,干部该补课的地方也有很多。

  从指挥员变成服务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其实,具体到劳动力转移方面,该政府服务的地方就非常多:设法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政府的工作,建立与劳动力输入地的联系是政府的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劳务纠纷,更应该是政府的工作……在这方面,四川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如果各地都象四川那样扎扎实实为转移劳动力铺路,上中滩和南堡寨那样的情况还会存在吗?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冯益华)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