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政府究竟怎样定位--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政府究竟怎样定位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4:22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最近编了两篇来稿,一篇是安徽砀山县官庄镇几个农民寄来的,呼吁:尽管眼下是市场经济,干部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该管的事还得管。另一篇是河南登封一位乡镇干部写的,这位干部说,基层工作越来越难做,许多事,管了不中,不管也不中;管深了不中,管浅了也不中。真是左右为难。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究竟该怎样定位?

  谁要是说基层干部很清闲,那不是事实。我在县里挂职时深有体会:干部从早到晚,可以说忙得脚不沾地。

  忙什么呢?重要内容之一是开会。什么形势分析会、协调会、现场会、加油会、经验交流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感于此,去年我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一年开会200多》。 谁知文章在本报发表后,一位退居二线的县委书记给我来了封信,说,若论参加会议的次数,他更胜一筹——有一年他参加会议的次数超过了300个。

  他说,有些会议确实没必要开。他举了个例子,说是从50年代当乡干部时,年年麦收前都要开“三夏工作”会议,差不多每次都要讲同样内容的话:“同志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抢收啊,误了时间,麦子就会烂在地里,烂在地里就会造成损失。”

  他感慨道:这些道理农民能不清楚?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会议没必要开,但大家都在开,似乎不这样就不是抓工作。

  耽溺于形式主义,可以说是干部工作错位的一个突出表现。

  此外,“干部就是领导,领导就是命令。”这一观念,在一些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吗:“工作就是开会,协调就是喝醉,管理就是收费。”最要命的是后面抖的那个包袱:“领导说的都对。”

  这话尽管尖刻了点,但它点出了眼下干部工作的另一错位。搞形式主义可怕,如果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结合在一起就更可怕了。你想,醉心于搞形式,能不使决策脱离实际吗?而错了也要听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领导说的你别听,让你种蒜你种葱;红头文件你别看,让你种葱你种蒜”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不切实际的行政干预在农民心上留下的阴影。

  因此,干部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首先,必须从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这一窠臼中跳出来。

  跳出来后脚踏在哪里呢?从大的方面讲,完善社会化服务和管理职能,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竞争主体的市场行为,都是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具体工作而论,该干部干的事儿就更多了。譬如安徽农民在来信中提到的那些有关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不就是干部应该考虑的吗?再如登封那位乡镇干部王国卿提到的有关农民种田受到假种子、假农药困扰这件事儿,其实,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干部责无旁贷,而让科学种田落到实处,为科学种田“保驾护航”,更应该是干部分内的事儿。

  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从这个要求出发,新时期干部的工作,理应从“命令”转到“服务”上来。

  那么,怎样才能服好务呢?手头有一份来稿,说是商丘市委、市政府组织干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所思所想,然后归纳出“农民20盼”,将“20盼”印成材料下发到县乡各级,要求干部针对农民的“盼”去开展工作。此举一出,群众好评如潮。

  一句话,只有从群众的要求出发,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才能深得民心,我们的工作才可能有成效。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冯益华)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