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再记】·新农村建设之“三忌”--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下乡再记】·新农村建设之“三忌”

王慧敏

2011年06月29日14:44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今年,新农村建设,成为各地“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鼙鼓劲擂,万众一心,中国农村正健步迈向新的历程。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新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笔者归之为“三忌”:

  一忌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这是一片漂亮的欧式小别墅,齐刷刷有200多栋。米色的墙面,红色的尖顶。二楼有晒台,楼下有车库。每栋别墅门前还有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

  这是西部某地的新农村样板示范区。当地干部介绍,每栋别墅的造价大概20多万元。

  20多万元!当下的农村有多少农民住得起?即使刨光了家底搬进了这样的豪宅,今后还要不要过日子?为了让农民搬进别墅,由当地政府出面替农民担保贷款。可贷款终究是要还的呀!

  现在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盖房子修路。似乎房子漂亮了,路硬化了,基础设施上去了,就是新农村了。这种理解谬矣!尽管我们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但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还要包括乡村制度的建设、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可以这么说,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面子”;而上述其它几个方面,是“里子”。“里子”结实了,“面子”才能真正挺括起来。只有“面子”,新农村便只是个壳,没有魂!

  二忌只重硬件忽视软件。

  这里说的软件,是指农民素质的培养。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目标?除了农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还包括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注意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但对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往往重视不够。

  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不注重农民素质培养,新农村就犹如无本之木,想长成参天大树,难!两年前,我曾采访过西部一个著名的小康村,靠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这个村富甲一方,被有关部门树为典型。前不久再到该地采访,吃惊地发现,这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吸毒村。因为吸毒许多家庭家破人亡。连村支书也成了瘾君子。有关部门总结教训时,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如果“脑袋空荡荡”,即使“口袋鼓囊囊”,好日子也不会长!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一再证明,只有农民素质提高,新农村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要重视硬件,也决不能忽视软件。抓软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力,因为个体素养的提升,是个长期的、系统的“浸润”过程。

  三忌只盯上面不靠下面。

  在农村采访,曾听农民这样抱怨:“新农村建设都搞了一年了,可政府一件家电也没给我们配,建房子也还得我们自己掏钱。”

  现在,有不少农民(甚至基层干部)抱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建设新农村是国家的事。因而,坐等天上掉馅饼。

  天上会掉馅饼吗?不会。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理应是农民。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国家在财力和物力上,已经付出了很多。我们农民兄弟,理应借这股东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洪流。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等靠要,只能延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有首歌唱得好:“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新农村同样坐等不来。



  链接:王慧敏专栏《下乡再记》《下乡手记》
(责任编辑:一微)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