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

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款待 第一杯就是绍兴酒

2011年08月01日16:32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我国外交制定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开展正常交往的方针。这不仅使我国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这些国家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合作,而且推动相互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2年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这是苏联解体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面对面会晤。访问只进行了两天,但有关准备工作却进行了近一年。“可以接待”改成“表示欢迎”1991年底,双方签署两国关系会谈纪要后,在俄罗斯外交部大楼的电梯上,俄方主管官员私下表示,下一步该考虑领导人访问了。他的意思很明白,是指叶利钦访华。当时,我未直接回答,知道这个问题比较微妙。 在此不久前我领导人访苏时,作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曾要求会见,结果未予安排。8.19事件后,苏共被禁,苏联解体,"民主派"在俄罗斯掌权。有人对叶利钦不以为然,说他反共。意识形态问题,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不时干扰着我国对外政策。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小平同志强调,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并明确指出,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主要应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不要去计较历史恩怨,应采取淡化意识形态的方针。据此,我国外交制定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开展正常交往的方针。这不仅使我国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这些国家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合作,而且推动相互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2年1月底,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期间,我方同意与叶利钦总统进行双边接触。会见中,叶利钦表示,他恪守双方已有的两个联合公报,同时希望能将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李鹏总理说,中国在处理与外国关系时,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双方都认为,这次在国际会议场合的见面是一个好的开端。

  随后,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非正式地探询访华问题。这个人以亲西方著称,但曾致信钱其琛外长,表示愿按当年中苏之间的规模和级别发展俄中关系。经研究,欧亚司建议考虑安排接待。外交部领导批示同意,并将“可以接待”改成“表示欢迎”。“联合宣言”和“联合声明”的分歧3月,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首次访华。会谈中,科济列夫表示,1991年底双方签署的会谈纪要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俄中关系不是从零开始,因为过去俄联邦就坚决支持苏中关系正常化。他还说,别人批评他亲美,其实他是主张同中国和美国都搞好关系。

  科济列夫还特意向钱其琛外长透露,叶利钦总统在纽约就曾说过,应该去中国访问。我方表示,中国方面欢迎总统在双方方便的时间访华。

  这样,叶利钦访华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而且对双方都要方便,却不是那么简单。经过多次摸底接触,直到8月下旬,俄方才正式提出访问的建议日期。

  10月,俄副外长库纳泽来访,就叶利钦总统访华的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双方着重就高访的政治文件交换了意见。俄方强调此访的重要意义,提出要签署一个两国关系条约。中方表示,现在我们不搞条约了,一般都发表联合公报。俄方称,苏中之间已有两个联合公报,而且“公报”这个词在俄文中只是新闻消息稿的意思。见我方不同意,俄方又提出搞“联合宣言”,认为这样比较庄重。中方没有接受。为了表示诚意,我方提出文件可叫"联合声明"。但俄方还是坚持"联合宣言"的名称,这个问题就只好留待以后再议。

  在相互交换高访政治文件草案之后,俄罗斯外交部主管局局长率先遣组来北京商谈文本。应对方要求,会谈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鉴于双方在文件名称上有分歧,我建议先谈正文,并以中方草案为基础,俄方同意。谈了两个小时,除个别地方外,我们已就文件的内容基本达成一致。双方商定,下次再谈留下的"尾巴"问题,并希望能找到一个相互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受权很明确,只搞“联合声明”,所以必须坚持。但对方也不妥协,非“联合宣言”不可。无奈之中,只好求助于俄文权威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辞典》,想在文字翻译上寻找出路,结果发现了“新大陆”。俄文“宣言”(декларация)有两种解释:一是宣言;二是(外交)共同声明。既然有"共同声明"的意思,不妨同意俄文的表述,而中文仍保留"联合声明"的名称,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我向司里的俄文高翻咨询请教后,马上抱着大辞典,去请示田曾佩副部长。外交部同意用这种变通办法进行技术处理,同时指示,一定要同对方讲清楚,届时不能出半点问题。对此,俄方也完全赞同。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还就具体操作细节达成"君子协议"。11月下旬,钱其琛外长应邀访问俄罗斯,主要任务是为即将进行的高级会晤做最后准备。

  叶利钦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时,第一句话就是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强调对华关系在俄对外政策中占优先地位。他当场确认了访华日期,并对一旁的俄方官员说,准备文件时要避免苏联时期那老一套,相互抄来抄去,从这个五年计划抄到下个五年计划。大家听后都笑了。

  至此,双方都认为,高访的工作已万事俱备。但就在访华前夕,俄国内政治斗争升温,叶利钦能否如期成行又成了问题。连先期来打前站的俄方官员也心里发毛,称有无变化还不敢说定。一直等到获悉俄总统专机已从莫斯科机场起飞,我们心里才算踏实了。

  驻华使馆转送了一箱黑面包

  好事多磨,经过双方的精心准备,叶利钦的这次访问确实很成功。用叶利钦的话讲,“预期目标完全实现,甚至超过原来的设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消除疑虑,相互改变了看法。

  在访华之前,叶利钦公开对记者说,他对此行感到“忐忑不安”。可见他内心疑忌重重,尤其对同江泽民总书记能否谈得融洽,没有把握。他也知道,中方对他有看法。我们这方面也不无担心。叶利钦性格豪放,说话易走板,喜欢出其不意,而且双方有过节,会不会出什么难题?

  然而,两国领导人一见面,一谈友谊,就都把情感上的好恶及意识形态的是非放到一边。会晤中,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谈得相当投机。

  会见后,江泽民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了俄总统及主要陪同人员。大家围着一条长方桌,总书记和总统二人在中间面对面坐下。先喝的是绍兴酒。江泽民总书记介绍说,今天招待客人的浙江陈酿老酒与你们代表团中的副总理绍欣同名。叶利钦表示诧异,在座的绍欣赶紧站起来对江总书记表示感谢。品尝之后,总书记让上茅台酒。

  叶利钦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话也多了。菜肴比较清淡,叶利钦提出要加盐。旁边的外长科济列夫则说要酱油,并建议总统也改成添酱油。叶利钦坚持要盐,并对江泽民总书记说:“外长的建议,我也不是都听的。”这句话一语双关,有对科济列夫流露不满之意。据说,他批评外交部延误了其访华时间。 江总书记接过话茬说:"我看这条建议还是好的。"科济列夫马上表示感谢。江泽民总书记知道叶利钦有好酒量,让田曾佩副外长过去向他敬酒。科济列夫向总统介绍说,这是“中国的库纳泽”(库纳泽是主管对华关系的副外长)。叶利钦一饮而尽后顺便敲打了一下库纳泽,说他擅自发布国家元首出访的消息。库纳泽举起酒杯,自罚了一杯茅台。

  谈笑间,江泽民总书记提到,有人说黑面包不好吃,其实很有营养。叶利钦说:“对,我回去后马上给你送一箱俄罗斯的黑面包来。”两个星期后,果然从俄驻华使馆转来一箱黑面包。

  活动结束后,总书记对我们说,在那么复杂而动荡的形势中,叶利饮能站住脚,敢于做出决定,这个人不简单。

  这次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接触对叶利钦本人也有很大触动。他说,中国领导人很亲切,没有教条式的东西,过去对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通过高层会晤,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郑重宣布,中国和俄罗斯“相互视为友好国家”。这句话看似简单,得来却是不易啊!

  源自2008年05月12日《世界知识》  周晓沛  
(责任编辑:汪晓波)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