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七十余年前,当日寇铁蹄踏入国土,中华儿女书擦干血泪,团结一心,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杭州,这座江吴人文都会,也惨遭沦陷。虽然,这里不是正面主战场,可杭州军民一边敲响着自己的铮铮傲骨,一边巧计妙施与日寇周旋,同样留下不少可惊心动魄、可拍案叫绝、可击掌称快的抗战故事。
    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且跟随我们记者的脚步,一起追寻、重温抗战历史上那些属于杭州的时刻……

临危时请命 守护印社更多>>


当时的叶秋生只是在西泠印社周边做小买卖的商人
    在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西泠印社总部,西泠印社文物管理处处长王佩智接待了我们。

    “说起印社这段传奇的历史,必须要说起这个人。”得知我们的来意,王佩智翻开桌面上的一本书,指着里面的一张黑白照说,“就是他,叶秋生。”

    这是一张老得泛黄的黑白照片,摄于1947年秋,是西泠印社补行建社40周年时部分社员合影留念照。在33人的大合照中,站在中排最左侧身着灰色长褂的便是叶秋生,凑近了细细看,当时的他留着平头,正眼睛半眯着看向镜头。

    1937年,8月14日,日本轰炸机空袭杭州笕桥空军基地。一时间,杭州硝烟四起,百姓人心惶惶。浓妆淡抹的西湖在即将来临的战火面前也褪去了颜色,文人墨客聚集的孤山骤然间冷清了起来。

    为保护西泠印社收藏的文物,当时负责西泠印社日常事务的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三人带上大部分可转移的印刻、书画…… 【更多】

孤山变“荒山” 拆匾埋碑更多>>


孤山在叶氏兄弟的伪装下从旅游胜地变成了荒山野岭
    自被日军占领后,杭城随处是日本士兵,西湖边也有日军扛着刺刀巡逻,据传,当年西湖花港观鱼处的鱼群们日军也不曾放过,打捞上来食用。

    孤山,却躲过了日军的洗劫。

    叶秋生兄弟二人是如何做到的?原来,为了保护山上的古物,躲避日军,秋生兄弟对孤山进行了改造。把原本旅游胜地,改头换面装扮成了一座荒山野岭。

    首先,便是隐藏进山之路。据史料记载,当年进入孤山的道路不像如今这般用水泥石阶铺就而成,而是只有两条木栏小道,这也为秋生兄弟成功掩藏入山口提供了可能。

    秋生兄弟俩带领家人赶在鬼子入侵前,将小道两边的栅栏拆除,将原本成型的小道挖烂,再就地取材,从山里找来树叶、杂草,顺着入山口往山里开始一层层铺撒开来。之后,再用枯树枝压上,尽量与四周的山体融合。一番忙活下来,入山的两个路口被藏得不露痕迹…… 【更多】

吸纳为社员 西泠感恩更多>>


汉三老石室就是是在叶氏兄弟的伪装下得以保存下来的文物
    1947年清明节,西泠印社举行春祭活动,瞻礼《丁敬身先生像》。而这幅代表着印社精神所在的《丁敬身先生像》便是叶秋生战乱中保存下来的硕果。

    丁辅之请年已72岁的杭州书画篆刻家高丰在画幅左裱边题识,“丁丑之劫,吾杭屋庐文物半遭蹂躏,印社以司事者秋生经营有方,得免摧毁,龙鸿先生遗像尤幸秘密藏,尽完善无恙。”专门对叶秋生做了表彰。

    在当年秋季,西泠印社补行建社40周年。全国各地80多为社员再次共聚孤山。这一年,叶秋生、叶德胜被提名为西泠印社社员。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西泠印社的立社宗旨。自建社一百余年来,西泠印社吸收的社员人数共404人,非文人雅客不能入社。叶秋生兄弟既不精通篆刻印学,也不精通书画。抗战时期的八年护社,西泠印社记下了秋生兄弟的贡献,破格提名,将他们纳入印社社员之列。

    记者了解到,王福庵有一封捐赠给杭州市政府的信件里,专门提到叶秋生护社之举。上面写道,该社创设时,由叶六九君管理…… 【更多】

探宝寻踪

  • 西泠红梅碑西泠红梅碑
  • 汉三老石室汉三老石室
  • 丁敬身先生像丁敬身先生像
  • 小龙泓洞小龙泓洞
  • 华严经塔华严经塔
  • 丁敬先生像丁敬先生像
  • 杭州市档案馆内查史料杭州市档案馆内查史料
  • 西泠印社历史百年西泠印社历史百年
  • 初见秋生身影初见秋生身影
  • 题襟馆内篆刻仍在继续题襟馆内篆刻仍在继续
  • 西泠印社成了著名旅游景点西泠印社成了著名旅游景点
  • 游客合影留念游客合影留念

人民微博

印社藏宝

汉三老碑    浙东地区发现最早的东汉时期的石碑,碑上的篆书、隶书、楷书三种文字,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

华严经塔    西泠印社建筑制高点,为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塔身佛理与石刻、书法相契合,雕工精细有神

小龙泓洞    洞内汇聚吴昌硕、叶为铭、王一亭手迹

玉带桥   长不足1米,是全国最短的桥

李叔同印章    李叔同出家前赠送西泠印社94枚印章,是李叔同篆刻水平的真实写照

丁敬身先生像    丁敬,浙派篆刻开山鼻祖,画像重现了先生音容相貌。西泠印社敬奉丁敬,设像以祀

疏浚西湖碑记    记载了数百年前的西湖疏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