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镇海物流枢纽港内的一家钢铁企业提交申请,想改建一栋自有仓库,两天后即收到区发改、规划部门的联合答复,同意受理并进入审批通道。项目负责人应经理说,“原先吃不准项目会不会触碰生态红线,现在有了批复,可以放心实施后续申报工作了。”
去年,宁波市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公布,并对生态敏感区内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管控。按现行的审批流程,不少企业改扩建项目虽取得发改部门立项批复,到头来却因不符合生态红线要求而“中途夭折”,数月的申报努力付诸东流。
为避免企业走“冤枉路”,镇海区审管办鼓励各行政审批入驻部门出台创新举措。上月初,该区发改、规划两部门联合,在全市创新推出企业改扩建“黄灯制”缓冲审批。在收到企业立项申请后,发改、规划两家立即进行确认,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的,获得受理并进入审批通道;不符合的,不予受理。
区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镇海的生态保护带占了全域面积近一半,很多企业并不清楚申报项目是不是在红线范围内,“‘黄灯制’缓冲机制是对现有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通过将审核意见前置实现源头划控,可有效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走‘冤枉路’,既最大化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又维护了企业的相关权益。”
日前,位于蛟川街道的一家制药公司欲对现有厂房实施隔层改造,规划部门提前介入审核后,发现该扩建项目在生态保护带内,不符合相关规定,果断亮了“红灯”。截至目前,镇海已运用“黄灯制”缓冲审批机制审批企业土地改扩建项目5个,成功阻止不符合规划红线标准的两家企业进入后续审批环节。
动能转换看浙江 于浙江而言,2016年注定不平凡。历经G20杭州峰会洗礼,浙江实践与世界命题零距离碰撞、交汇,向世界展示了浙江,也为浙江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回望2016,“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成效渐显。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伴随经…【详细】
宁波(北京)投洽会签约一批重大项目 12月16日,宁波(北京)投洽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活动现场共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673.3亿元。 本次活动吸引央企国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机构和知名浙商来宁波投资合作。 华熙国际投…【详细】
前11月浙江省对外实际投资近百亿美元 作为开放经济大省,今年以来浙江对外直接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786家,中方投资备案额168.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对外实际投资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