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群从城到乡、由老及少,一年举办5000余场活动

嘉兴图书馆办成“连锁店”(解码·文化权益)

窦瀚洋

2020年01月16日14: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嘉兴图书馆办成“连锁店”(解码·文化权益)

核心阅读

嘉兴市图书馆是个地级市图书馆,一年举办的活动有5000余场,参与者从城到乡、由老及少,人气十足。令人惊讶的成绩背后,是他们找准自身定位,不比场馆大小、不拼藏书多少,把服务对象锁定在邻里和乡亲;是他们创新机制,实行总分馆一体化模式,特色鲜明的各个分馆像“毛细血管”,将精神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

浙江嘉兴有一座图书馆引人关注——嘉兴市图书馆。这个地级市图书馆,一年举办的活动有5000余场,参与者从城到乡、由老及少,场场人气十足。

不比场馆大小、不拼藏书多少,一座普通的地级市图书馆,靠什么吸引人?

提供培训,老年人来学技能

走进位于海盐塘路的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快步走到一面足足高出自己1倍的展板前,踮着脚说:“你看,这就是总馆去年所有的活动。”展板上,12个月的活动主题、时间和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她热情地介绍说:“这只是总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的活动更丰富。”

来到二楼的信息服务与体验中心,老年电脑培训班刚下课,老人们围坐在电脑前,交流课堂内容,重复操作步骤,学习热情很高。

沈红梅介绍,这是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针对老年人免费开设的夕阳红e族老年信息素养培训班,教他们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从2011年至今已坚持了9年,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去年有1万多人次报名参加。

时间久了,学员们跟工作人员也变得熟络,在这里还结交到不少朋友,有的人泡在图书馆的时间,比待在家里的都长。

83岁的陈茹美就是学员之一,2018年3月,她报名参加了电脑初级培训班,从不旷课。去年4月,工作人员发现往日热情开朗的陈茹美变得郁郁寡欢,也经常缺席。经过了解,老人的老伴不久前离世,一时间难以走出悲伤情绪。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她,给予陪伴、倾听、安慰……现在的陈茹美已经走出阴霾:“是图书馆陪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我现在到图书馆,就像‘走亲戚’一样。”

来报名的有不少是空巢老人,学习之余也能找人聊聊天。老年人的学习速度慢,培训时要特别有耐心,“好多老人都为我们工作人员点赞,说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沈红梅笑道。

如今,这样的活动不光总馆有,也同步到了18个分馆。乡镇老人在自家门口,也能参与培训活动。

总分馆互动,活动各有特色

从总馆驱车半小时,来到南湖区七星街道分馆,透过玻璃窗,智慧书房内好不热闹。刷脸进入书房,一堂绘本故事会正在开讲,志愿者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围坐一团,听得入迷。

“这是与总馆同步开展的‘好宝贝课堂’。”七星街道分馆馆长季慧娟说,通过给学龄前儿童讲绘本故事,帮助他们认知自我、社会与自然,并逐渐培养阅读兴趣,“如今,镇上有了分馆,还有丰富的活动,家长再也不用带着孩子跑到城里去借书。”

去年3月,季慧娟从南湖区余新分馆调到这里当馆长,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分馆的搬迁工作。新馆面积更大、设施更全,还统一配备了智慧书房,图书馆晚上6点闭馆后,智慧书房还会营业到10点。

令季慧娟压力最大的就是筹备活动,不仅要同步总馆的活动,还要打造分馆特色,节假日、寒暑假期间更是一天有好几场活动,分馆只有5名工作人员,忙起来人手十分紧张。

“结合当地的舞龙文化,分馆推出了‘禾禾龙韵’手工制作特色活动。”季慧娟介绍道,分馆还走进幼儿园、小学,开展“图书馆第一课”活动,邀请当地派出所、医院工作人员走进分馆,为老年人开办健康讲座、防诈骗课堂。一年下来,举办的活动就有200多场。

为啥这么拼?季慧娟说,总馆定期召集分馆长交流经验和评优,分馆之间也悄然展开了竞争,“大家干劲十足,我们当然不能落后。”她坦言虽有压力,自己也成长不少。

“现在许多分馆的特色活动办得比总馆还精彩。”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许大文说,希望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让总馆与分馆交流分享好的经验。

一镇一馆,延伸服务触角

别看现在办得有声有色,回忆分馆建成之初,沈红梅没少吃闭门羹,“建图书馆分馆有啥用”是她收到的最多答复。“一趟趟上门拜访,嘴皮子都要磨破了,这才说动了乡镇建分馆。”沈红梅无奈地说。

2007年,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南湖区、余新镇和嘉兴市图书馆各出资10万元,建成了首个分馆——南湖区余新分馆。如今,嘉兴市全部10个乡镇和其中8个街道都有了自己的分馆,分馆由嘉兴市图书馆、所在区和乡镇(街道)各出资12万元共同建设,场地和水电支出等由乡镇负责,馆长由总馆指派,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与考核。

“今年又有5个分馆要搬迁或新建,最大的分馆面积有1500平方米。”许大文说,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新建分馆成了趋势,可位于秀洲区王店镇的王店分馆却迟迟不愿搬家,这是为啥?

在王店粮仓群,一幢幢“头戴草帽”的圆筒形建筑,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仿苏联制式粮仓,如今已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店分馆就在这里。

王店分馆馆长孙洁说,去年8月分馆搬到这里,本打算用作临时过渡,镇上也在建文化综合体,预留了分馆的位置。谁知搬到这儿后就不想走了。“这里以前储存粮食,经过改造成了王店镇的‘书房’,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有传承、寓意好。”孙洁说。

如今,王店分馆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每月接待读者1.3万多人次,成了当地的“网红馆”。“经过商讨,我们决定不搬了。”孙洁笑着说。

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嘉兴市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2018年又升格为省级标准。

“之所以要实现城乡同步,就是想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让当地居民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沈红梅说:“希望从小到老的每个群体,都能在图书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她自信地说:“今年的活动肯定会比去年更精彩。”

扩大文化 服务半径(记者手记)

到嘉兴各地走一走,会发现市图书馆的各乡镇分馆独具特色,位置好、面积大、设施全,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建设。

借助总分馆一体化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两样“法宝”,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涵,还将公共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了乡镇基层。

在管理上,采取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各分馆按统一标准考核管理,分馆长由总馆指派,解决了“没人管、不会管”的难题。活动如何策划?馆内各部门说了算。根据部门特点与服务内容,自主策划不仅实现了活动细分,也更具专业性。更可贵的是,员工释放了创造力,获得了成就感,图书馆的“软实力”也明显增强。

如今,这里不仅能阅读、自习,借助优质多样的文化活动,“动”起来的图书馆更具吸引力,成了老百姓文化生活的新选择。

都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书房,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半径,这座书房不仅能滋养当代都市人的心灵,还可以满足小镇居民的文化需求。嘉兴市图书馆的生命力,源自它不断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也正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所在。

公共文化服务的落脚点在农村、社区等社会基本单元,想要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分馆担当起重要的角色。总分馆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城乡居民找到了自己的文化空间,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如此看来,利用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增添内涵,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民日报》( 2020年01月16日 12 版)

(责编:郭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