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浙江有序扩大核酸和抗体检测规模

2020年04月27日16:24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人民网杭州4月27日电 (郭扬)今天下午,浙江省举行第四十五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负责同志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就开学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据悉,4月26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出院病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截至4月26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18例、出院1217例、死亡1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0例、出院4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6例(其中境外输入4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7958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400人。

发布会上,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就浙江防控疫情情况做了通报。

当前,浙江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决不能有半点松懈麻痹。对已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要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时刻保持清醒,切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作为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坚持慎终如始、以变应变,不断查补短板漏洞,进一步优化精密智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有序扩大核酸和抗体检测规模,夯实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基础。为切实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浙江针对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突出隐患,已陆续出台政策举措,并取得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排摸风险点,浙江决定对各级疾控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凡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前未进行相关检测的,均进行免费核酸和抗体检测。其中,学生和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应在复学前完成检测;从事公共场所服务、交通工具服务及养老机构、监狱、看守所等特殊场所服务的人员,相对密闭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既往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共同居住生活者,应在2周内完成检测;其他人员应在1个月内完成检测。

医疗机构是与病毒作战争、全力医治患者的阵地,又是最容易被交叉感染的场所。为全面加强医疗机构感染管控,及时发现和阻断传染源,浙江决定对各级医疗机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对所有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住院前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同时,加快提高浙江医疗机构检测能力,要求今年4月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具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5月底前各级疾控机构和三级医院全部具备检测能力,6月底前开设发热门诊的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具备检测能力,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对复工复产复学人员聚集的单位、场所优先做到愿检尽检。

另一方面,浙江对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一直加强精细化管理,均采取继续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方式观察14天,全面落实定点医院开展跟踪随访、定期复诊复检和健康指导工作。尤其是对出院后复检核酸呈阳性的人员,严格采取针对性措施。浙江现有11例“复阳”者,其中痰液“复阳”9例、粪便“复阳”2例,平均年龄49.2岁,平均住院时间31.3天,目前均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予以抗病毒、中药等治疗,并定期在定点医院复诊复检。浙江将坚持治疗与科研紧密结合,加大专项研究政策支持,努力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二、狠抓疫情防控关键环节,不断扎紧精密智控网。持续迭代对策措施,继续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对近期入境涉浙人员进一步强化联系人机制,完善与省内外口岸工作联动,抓紧抓实“提前知、提前控,全程知、全程控”的入境人员来浙全链条闭环管控。由于浙江是全国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省份,船舶可登陆点众多,在省内外口岸全面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从海上非法入境日益成为风险隐患。浙江大力实施“净海”专项行动,建立海上巡查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应对处置工作规程,加强重点区域和码头、船舶管控,确保守牢“海上大门”。

按照国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精准防控的总体要求,探索与区域疫情风险相对应的人员安全流动管理机制。对近期来自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需提供到达浙江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或既往血清特异性保护抗体检测阳性的证明材料;无法提供相关证明的,应第一时间就近到各地综合服务点接受检测。目前,浙江已设立185个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检测的综合服务点。同时,加强大数据研判和信息共享,完善“中门”点穴式智控机制,确保及时跟踪、倒查和管理服务。

管“小门”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环节,也是浙江精密智控机制的基石。在社区厂区商区景区及各类公共场所,要充分运用“健康码”管理机制,并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坚决筑牢防控安全屏障。“五一”小长假来临,在居家休息之余,继续倡导“浙江人游浙江”。但大家安排旅游时,还需增强个人防护意识,避免过度聚集扎堆,确保安全度假。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浙江经济的昨天和今天,都在于广大企业的打拼。此次推动经济从疫情冲击中“重启”,乃至走向更高发展台阶的明天,都要靠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政府的使命是营造环境,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政银企协调联动,省市县快速响应,为市场主体构建能够增强发展信心和创造活力的良好生态。

首先是减负担。自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密集出台了精准帮扶企业的“1+X”惠企政策,大力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五减”行动,今年为企业降本减负确保新增1500亿元。到3月底,全省已兑现“五减”资金591.4亿元。此外,一季度还为5825户次企业办理缓缴税款443.6亿元,相当于为有关企业提供3个月无息贷款。这些措施都将持续优化,让广大企业轻装上阵拓展市场。

其次是优服务。浙江大力开展“三服务”活动,以政务流程创新稳企业、保就业、促发展。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例,在率先发布工商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的基础上,今年又着力打造企业开办“一网通办”3.0版,增设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开展企业迁移“零次跑”改革试点。同时,全面推行涉企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下放登记权限、压减审批时限。自疫情发生以来至上周,全省共新增26万个市场主体,平均每个工作日大约新增4600多个,从中折射出浙商的蓬勃生机。

浙江把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打破坛坛罐罐。2019年全省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达每亩31万元。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今年将继续扩大评价范围,对全省12万家规上和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应评尽评,对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和小微企业园应评尽评,不断强化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动力机制,化危为机提升浙江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整体素质。

(责编:郭扬、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