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丽水始终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破解发展与保护“两难”,蹚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青山分外绿 金山银山来

2020年07月23日10:05  来源:丽水日报
 
原标题:青山分外绿 金山银山来

从136.76亿元到1476.61亿元,GDP总量增长了10倍;从40.45亿元到289.6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全省“十六连冠”、水环境质量列全国第15、空气质量列全国第7……

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始终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国山区市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破解之道,蹚出了一条“两山”转化、具有强大活力与潜力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20年的青春新丽水,正书写开创“两山”实践的新篇章!

生态战略,接续努力一以贯之

六江之源,森林覆盖率超过80%,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名副其实。

2000年,丽水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2004年在全省率先编制并实施《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并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高高举起生态战略旗帜,牢牢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历届市委接续坚持,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8次亲赴丽水调研。2006年7月,在丽调研期间,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告诫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殷切嘱托牢记在心,自觉实践见于行。作为“两山”理念重要萌发地,丽水始终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

2008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实施《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及《考核办法》;2012年,市委提出了“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2013年,市委再次提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2017年,全力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

2018年至2020年,市委陆续召开三次全会以及“两山”发展大会、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动员会等重要会议,强调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运用“三把金钥匙”,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厉行高质量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开辟新时代“两山”发展新境界,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丽水越走越宽、越走越深。

从“生态立市”到“生态发展”“生态惠民”,再到开辟“两山”发展新境界、追求高质量绿色发展和担当“重要窗口”,丽水干部群众对“两山”理念的理解,也逐步成熟,实践逐步深入。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绿色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在秀山丽水落地有声,最领先的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生态底色不断夯实,生态惠民亮色越擦越亮。“两山”转化,高扬“丽水之干”

推进“两山”发展的跨越之旅,伴随着撤地设市以来20年的每时每刻。守好生态底线,全市干部群众自觉践行。

2014年,丽水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对工业发展实行准入管理。同时,依据《丽水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明确全市1.7万平方公里区域,95%以上的土地为禁止进入区和限制进入区,不再发展工业。

对于工业存量,则严格依据环保要求,铁腕整治。2015年至2018年,全市整治“低小散”企业3200多家,每年减少重污染、高能耗工业产值100多亿元。

摒弃“黑色GDP”,发展“绿色GDP”,丽水用好不到5%的土地,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绩单:2019年末全市工业增加值448.7亿元,年均增长12.9%。规上工业企业由20年前的不到300家,增加到2019年的1112家。

二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一张张绿色“金名片”闪耀浙西南。近年来,丽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国气候养生之乡”。

尤其是在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用102字点赞丽水之后,让丽水迎来了提速绿色发展、引领“两山”实践、争创全国标杆的历史新机遇。

高扬“丽水之干”,丽水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等为切入点,创新体制机制,推出务实举措,为加快打通“两山”通道探路。

2019年1月,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丽水为全国唯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绿水青山“有价”!丽水在全国率先探索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2019年5月30日,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在遂昌县大田村发布,这个村的GEP为1.6亿元。当年10月,丽水又在全国首次发布地级市GEP,2018年的丽水GEP为5024.47亿元。

“生态增值有奖,生态损害受罚”。在核算GEP的基础上,丽水重视生态评估结果,试点财政奖补和政府购买生态产品。而基于生态信用评价的“两山贷”“生态贷”,到目前累计发放1.26万笔、12.82亿元。

20年来,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索上,丽水不懈努力,奋发有为。

俗话说,靠山吃山。近年来,丽水“山”系产业品牌逐渐打响。

贴有“丽水山耕”标志的农产品,市价平均提升30%以上,溢出的部分是生态附加值。

通过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等标准建设,丽水农业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已经建立合作基地1122个,培育品牌农产品1000余个,形成了菌、茶、果、蔬等九大主导产业。目前,“丽水山耕”的品牌估值达26.6亿元,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首位。

民宿农家乐区域公共品牌“丽水山居”,不仅成功注册,而且享誉长三角城市圈。2019年,全市民宿(农家乐)营业总收入37.6亿元、增长23.7%。

以“丽水山景”为主打品牌的全域旅游方兴未艾。20年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仅有15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仅有1个。如今,全市高等级景区数量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全省第三,并且实现了5A景区的“零突破”。

让美好生态成为“经济要素”,让生态产品兑换市场价值,丽水自上而下谋定而动。

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丽水为此“掏出”了“三把金钥匙”,打开“两山”转化之门,迈上高质量绿色发展快车道。

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打造浙江最美大花园核心区,加快建设机场、谋划杭丽高铁,担当融入长三角“快马黑马”等一系列大动作,推动有力,大干快上。

“红绿”融合,激活澎湃新动能

丽水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的地级市。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英、粟裕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近年来,丽水将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推动“红绿”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让“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品牌更加闪亮。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光芒,映在绿水青山间,折射出点点金光。

位于遂昌县西南部的王村口镇,刘英、粟裕在1935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这里为领导中心,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革命故事。

如今,镇里借鉴井冈山模式,打造华东地区最美的百里红军古道,开发红色研学和党员干部培训,营造“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氛围。同时,创设红绿情境、经营古镇山水,串联诸多红色遗迹,吸引越野、溯溪爱好者打卡挑战,成为“培训、研学、会务、旅居”热点旅游目的地,成功创成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2019年,接待各类培训424个2.1万人次,承接青少年研学3.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

红色资源加上绿色优势,让秀山丽水迸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庆元县斋郎村,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村内至今仍保留着红军战斗指挥部、红军医院、水口战场等众多遗址。

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斋郎村“红绿”融合美丽事业红红火火。2019年4月底,总投资4000万元的“斋郎军旅小镇”项目正式开工。而全年这个村接待来访学习人员就超过1500余人次。

2019年2月,市委召开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大会,提出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17.5万名党员干部、9600多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了1800余场主题宣讲、1400余次学习讨论活动,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9万场次,参与人员达232.2万人次。同时,连续两年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厚植红色优势,延续红色血脉,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丽水样板”。

整合红色资源,探索红色资源价值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化新路径,全市上下各显神通,四面开花。

丽水在全国率先提出“红绿”融合发展新理念,相继编制完成《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等。

以规划为引领,丽水推动和促进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经典文创、乡村民俗等产业融合发展。到目前,全市共谋划千万元投资以上红色旅游项目21个,总投资11.2亿元,谋划推出10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激励下,高质量绿色发展潜能被激活。2019年,丽水GDP增长8.3%,增幅居全省第二,全部县(市、区)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全省水平;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931元、46437元,增幅分别达10.1%、9.1%,均为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幅喜获全省“十一连冠”。

青山分外绿,金山银山来。以“绿”为本色的丽水,因深入持久创新实践“两山”理念,走出了“红绿”融合的新路子,开辟了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之路”,为浙江当好全国发展“重要窗口”贡献着丽水力量。

(责编:王丽玮、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