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跨湖桥先民乘着独木舟到过多远?

升级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或有答案

方亮

2020年09月29日08:13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升级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或有答案

经过近10个月闭馆改造,升级后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昨天(9月28日)重新开馆。

首场大型展览,就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与中国航海博物馆合作的“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

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汇聚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航海科技相关藏品70余件套,通过橹、舵、帆、锚、榫钉、捻缝、水密隔舱、逆风调戗、陆标导航、牵星过洋、指南针、航海图等内容,诠释中国古代航海科技的发展成就,讲好中国航海故事。

而8000年前跨湖桥先民刳木为舟,也反映出他们对海洋的积极探索。浙江省文物局专家在开馆致辞中说,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也反映了浙江沿海地区是我国航海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历史。

在湘湖湖底沉睡了80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在湖面6.5米以下遗址坑内的玻璃房静静躺着。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韩海英说,这次使用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玻璃材质,具有高透光、抗弯、低反射等特点,可以让独木舟更清晰完整地呈现在游客面前,仿佛触手可及。

这份“触手可及”,总带给人们无限的猜测与想象。很多人不禁要问,8000年前跨湖桥先民,乘着独木舟,到底到过多远?特别是跨湖桥先民在古湘湖地区生活了近10000年后,因为灾难性的海侵,他们不得不走上迁徙之旅。但他们究竟去了哪里,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而博物馆陈列中也试图还原每一种可能的猜想。比如根据跨湖桥独木舟之外形,加之所在区域是海湾地带,它可能是在海岸边使用的独木舟。但如果独木舟被绑制成“边架艇”的形式,也不排除可以出入近海的可能。另外,跨湖桥独木舟出土时周边发现了木料、石器、编织物等等,不难看出跨湖桥先民拥有制作与修缮独木舟的一系列完整技术。

陈列牌上这样写着:在独木舟遗迹清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块保存较好的编织物,可能就是一面原始船帆的遗迹。与编织物同一组斜向倒置的木料,也有可能是悬挂席帆的支架。

而这些关于修缮技术和编织物等遗迹展示,也让走进博物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猜想。

据了解,升级大改造后,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展陈空间得到大大的拓展,展出文物也比之前增加近一倍,从原先的150多件,增至300多件,展陈变得更加丰富,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特别是全新亮相的跨湖桥文化主题展,以“勇立潮头”为主题,既显示跨湖桥独木舟的重要地位,又强调跨湖桥文化的精神内涵。展陈内容分为湖底的遗址、生活的画卷、创造的艺术、信仰的力量、文明的交融等五个部分,8000年前的跨湖桥人是怎么生活的?博物馆正“娓娓道来”。

(责编:王丽玮、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