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乡村到新型农村社区

——浙江桐乡崇福镇南阳村以党建引领“治理有效”的经验与启示

周志鹏、吕兆元、魏衍方、姚雨静、沈亚平

2020年10月25日19:06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从传统乡村到新型农村社区

深秋的午后,温暖的阳光令人感到十分惬意。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南苑阳光城小区里的一套“大洋房”里,村民孙兴根正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晒太阳、唠家常,享受闲适的乡村生活。

“和很多崇福人一样,我是在外地经营皮草生意的。这种属于‘半年生意’,忙的时候大半年都在省外跑,闲的时候我就会回南阳村住,到底还是家乡舒服。”孙兴根说,如今,南阳村由内而外都透着美,这里的生活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昨天(10月24日),桐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南阳村抢抓崇福小城市建设以及深度融杭发展机遇,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在党建引领下用足用好“三治融合”经验,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有效,实现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巨大转型。

在党建引领下打破传统新村安置模式,跨出了村民自治的“第一步”,尝到了“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做主”的甜头

昨天,南阳村三家村小组村民俞中坚指着自家的大房子,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住进新房后,家里的幸福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对于南阳村而言,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高品质的新村集聚点——南苑阳光城小区终于完工,400多户村民分到了盼望已久的“大洋房”。

从2015年6月启动建设,到2016年12月分房,仅用时一年半,南阳村就高质量完成了南苑阳光城小区的建设,这刷新了崇福镇乃至桐乡市新村集聚点建设的速度。“南阳村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完成新村集聚点的建设,归根到底在于南阳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激发村民自治,真正实现了‘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做主’。”崇福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众所周知,在新村集聚点建设的过程中,围绕怎么建设、怎么分房等问题,村民时常会有不同的意见。南阳村党总支书记张国伟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早在新村集聚点启动建设的时候,村里便选择以村民自治的方式破题:在建设阶段,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员代表、“三小组长”、热心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南苑阳光城小区业主委员会,对房屋的外观、质量进行把关;在分房阶段,打破了传统的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分房安置模式,让每个村民摸号选择自己的房子。

村民俞咬根就是南苑阳光城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一员,他全程参与了小区建房的管理。“建房,是直接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把这样的好事办好、办实。”俞咬根回忆说,当时,村民有问题和意见的话,都会第一时间和他联系。

新房建好后,紧接着就是分房了。“以前,在分房的时候,都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来实施分房的。由村民组长来抽选房子,看似很简单方便,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抽到位置相对较好的房源,有的小组则会抽到位置相对偏差的房源,村民难免会有很多意见。”张国伟和同事们一遍遍地向村民们讲述传统分房模式带来的问题以及“村民自己选房”的好处,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一开始,俞中坚对“村民自己选房”的新模式还不太接受。但当看到村里的党员纷纷带头摸号选房时,他也被触动了。“只要是自己选的房子,就是好房子,自己也会非常满意!”

从建房到分房,南阳村坚持将村民自治贯穿始终,巧妙地解决了很多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奠定了“雏形”。

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念好“三治经”,巧解邻里烦心事,逐步探索出一本独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秘笈”

搬进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社区的生活?近年来,南阳村通过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让乡风变得更加文明,为传统乡村转型为新型农村社区奠定精神基础。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南阳村村民张炳祥的大女儿在村里办了婚礼。婚礼上,一张总价1080元的婚宴菜单中,宴球、红烧大羊肉等桐乡特色菜品一应俱全,还搭配了海鲜、时令水果,25道菜特色鲜明。

菜单“瘦身”,喜气不减。为了打造这张节俭菜单,南阳村“两委”请了村干部、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成立道德评判团。他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形成了一张红白喜事菜单。

如今,这一张菜单被写进了南阳村村规民约。村里也立下“硬杠杠”:规定村民婚宴、上梁酒、年酒菜品配置价格每桌控制在800元至1200元,白酒一瓶不超过200元……此外,在村民办酒席过程中,从菜单拟定、伴手礼选取到当天摆酒,每个环节怎么安排都要“报备”,道德评判团成员全程参与把关监督,以实际行动反对铺张浪费,让乡村节俭之风劲吹。

一张菜单,清了风气。一垄菜地,则解开了村民们困扰已久的心结。南苑阳光城的规划与建设都是按照城市小区的标准执行的,目的就是让农民也能享受高品质生活。可是好景不长,首批入住的村民依旧带有农村的生活习惯,入住不久,便在小区内拔树、挖草,种上瓜、果、葱、蒜。

村干部着急了。村里派人巡逻,一经发现立即清理,但收效甚微,纠纷还时有发生。此时,张国伟深深感受到: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不仅是农村事务的参与者,更是农村事务的管理者,是农村治理的主体。对此,村里动员30多个党员中心户组成百姓议事会,邀请村民自己来讨论绿化地里该不该种菜,并形成决议写入村规民约。最终,经过讨论,村里决定,将小区不远处的一块荒地辟为农耕园,只要村民承诺不在小区内种菜,就可领取20平方米的菜地。这样一来,既治“已病”,更治“未病”。

除此之外,南阳村还召集百姓议事会,就禁放烟花专门讨论,并形成倡议书,由议事会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以前过个年,起码要放4次烟花,吵闹不堪。”村民计建中说,如今不燃放烟花爆竹成了规矩,每家每户都遵守。

在党建引领下塑造一支有威望、有能力的管理团队,破解乡村治理的根本难题,优化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乡村治理,最根本的还是靠人才。如何破解乡村治理中面临的“人才困境”?南阳村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同时,注重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挥微网格的巨大作用,让更多人成为村级事务的管理者、参与者。

据介绍,近年来,南阳村始终坚持“周例会、月测评、季分析”的工作交流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还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将返乡务工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的培养教育与农村党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扩宽基层“选人”路子,努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微网格,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今年,南阳村微网格工作室正式成立。微网格长选谁担任?这个问题在张国伟看来并不难。“去年,我们就在村里落实了‘党员(群众骨干)中心户联户工作机制’,要求村内每位适龄党员根据‘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选择自己所联系的群众户。”张国伟说,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村“两委”和老百姓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干群关系变得更融洽,整个村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建忠,这回多亏你出法子,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久前,南阳村村民张银标特地赶到微网格工作室,向微网格长计建忠表示感谢。原来,今年5月,张银标一家在320国道征迁工作中因为家庭原因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购买保险,计建忠在走访中了解到,老张一家不是不愿意买,而是时间紧,一下子凑不到那么多钱。对此,计建忠想到了“三治信农贷”。

计建忠说:“想到这个办法后,我第一时间联系桐乡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老张家里,给他解析‘三治信农贷’的政策,最终顺利说服张银标贷款完成缴费。”现在,每月领取养老金的张银标,在扣除贷款后,不用还贷就可以拿到每月七八百元。在南阳村,大到征迁工作,小到邻里琐事,均有微网格长的身影,他们已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未来,南阳村将抓牢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微网格长队伍、“三治”队伍等多支队伍的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责编:张丽玮、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