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加速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型城市

郭扬

2020年11月18日10:50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白墙黛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傍人家。六年前,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邂逅了与时俱进的互联网。

今天,互联网不仅成为乌镇联接中外的一张崭新名片,更成为了桐乡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城市的根基。

下周一,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将在浙江乌镇举行。随着“乌镇时间”的再一次临近,记者随行走进桐乡,聆听数字经济动脉的跳动,触摸智慧城镇给市民带来的切实红利。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黑土地”

直径7微米的细丝以每秒60米的速度从高处飘落,而后72根细丝拧成一股长丝;一旁,一台“头”上长出了一根激光“触角”的机器人在每个工位前来回移动……在新凤鸣集团的飘丝车间,搭载了8K工业相机、5G网络全副武装的5G飘丝质检机器人已然成了主角,它承担起了车间的日常巡检任务。

“一根细丝的直径只有头发的1/10,高速运动中,如果出现飘丝、飘杂的情况,依靠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出来。”企业工程师伍晓强说,以前工人每半小时就要拿着手电筒,对着机器仔细检查,而现在借助5G网络,机器人眼睛“看”到的视频能够实时传输至后台,工人就可以迅速找到具体位置并进行处理。

5G飘丝机器人

作为智慧应用的技术支持方,中国移动5G项目团队驻扎在工厂办公,经过双方大量沟通交流,测试论证,5G飘丝机器人系统从最初的1.0版本迭代升级到了当前3.0版本,正在朝着4.0多机器人协作系统演进。

困扰化纤行业几十年的飘丝和飘杂难题,被5G解决了。这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让企业每年直接受益超千万元。

新凤鸣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朱云强告诉记者:“飘丝车间的5G飘丝质检机器人和卷绕车间的落桶机器人都大大减少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就以卷绕车间为例,以前每八个位置都需要安排一位工人进行人工落桶,现在每条生产线只需要一个落桶机器人——IGV小车就可以了,还能提升效率。IGV小车的‘智慧之眼’还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各环节,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人员操作质量,为质量事件回溯,提供辅助判断。”

新凤鸣的“蝶变”只是桐乡深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桐乡始终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致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黑土地”。

通过聚焦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桐乡加快推进世界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科乌镇基地等园区建设,通过乌镇核心驱动,高标准打造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小镇开园后,经信、环保、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部门入驻服务,投资项目审批不超过90天。截至6月底,数字经济小镇注册企业超200家,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占比达90%。

在一批优质项目拉动下,数字经济动能澎湃,今年上半年桐乡市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85家,总量达2235家。新增上“云”企业716家,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816个,实现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互促共进。

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桐乡最鲜明特征。

让互联网元素融入文化基因

“哪一条游玩路线最适合我?”“今天乌镇的菜价怎么样?”……在乌镇人民公园的入口处,一块电子屏总是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互动。

“可别小看它,这是AI公园管家,市民游客们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与AI进行语音交互,询问关于乌镇的各类知识。”乌镇人民公园讲解员沈悦介绍,乌镇人民公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为进一步展示乌镇发展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溢出红利,提高本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今年8月乌镇人民镇府对公园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打造了全国首个新基建“5G+智慧互动体验线上线下一体化公益性生态公园”。

改造后,传统的公园更具有了一份现代感。

园内,一块“会唱会跳”的大屏吸引了几十位“全副武装”的大婶与其互动起舞。

“以前来跳舞还要自带录音机和音乐,现在跟着广场里的AI虚拟广场舞装置就可以直接开跳了!”舞罢一曲,银杏社区的罗金毛就忙不迭地给这广场舞装置点起了赞。

她是公园的常客,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跳舞、散步。今年十月以来,她的劲头更足了。“现在,我们广场舞小组里已经有40多人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备还增加AR舞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舞蹈教程然后进行教学,同时大屏装置配置高清摄像头,市民们还能在大屏中看见自己的舞蹈动作。

市民体验AI虚拟广场舞装置

“一边锻炼,一边还能给手机充电!”分水墩村的李翰林大爷只要一得闲就往公园里跑,“改造之后,许多新颖的设施,即便是我们这种老同志都爱不释手。”

李翰林最常使用的就是公园的AI虚拟骑行装置,他说:通过骑行,大家的运动数据,都在能量柱上展现,速度越快,运动量越大,能量数值越高,自己随时都能和老伙伴们PK一下体力!

除了“爆款”的设施,公园的配套也“智慧”了起来。

园内的“5G+智慧垃圾桶”,可以识别可回收垃圾,自动实现垃圾分类。通过图象识别技术,垃圾桶可以识别出可回收的垃圾,如塑料瓶、易拉罐分类进可回收垃圾桶,其余收入其他垃圾。

“智慧垃圾桶依托太阳能充电,其次,它本身还有深度学习功能,投入垃圾的种类它都会通过5G物联网联网实现在线比对并记录在案,不能识别的垃圾经过三次投放后就可以在云端识别了。”乌镇人民公园讲解员钱美禾告诉记者,除了垃圾桶,“5G+无人便利店”能让市民们实现进出商店和购买商品无需扫码、认证等额外操作,在选取完毕商品并离开商店时就可自动完成结算。

作为本届论坛配套工程,公园通过智能方式提升了惠民实用服务质量。根据初步统计,公园升级后总游客比原先增加了30%,特别是外地游客增加了50%,从后台数据也可以看到许多本地居民几乎天天来公园“打卡”。

着眼于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本次论坛新建的“一馆一园一场”将推动互联网元素更深地融入乌镇的文化基因。

在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试验场内农业场景的关键要素数据已全部“上云”,建构出一个“农业大脑”,管理员通过电脑就可以精准控制水肥配比、调节温度湿度;互联网科技成果展示馆也将在论坛期间正式开放,其主题展区将聚焦“当下”,从应用场景入手,打造数字治理、智慧城市、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五大板块,实现365天开放,常态化展陈世界互联网发展的科技成果。

造慧治理平台助力城镇治理

走进位于中国电科乌镇基地的“云享乌镇”运营中心,一张大屏网罗了22个部门系统的数据。通过大屏显示,可以直观的看到热门景点之间的实时客流及热力分布、游客属性及来源地、逗留时长等相关数据。

“它是全镇的‘中枢大脑’,一旦遇到突情况,相关部门就能通过该系统迅速联动,展开应急处置。”乌镇管家联动中心主任张常春介绍到,借助一张基于真实场景1:1构建的数字孪生三维全景地图,“云享乌镇”平台可对城镇运行态势进行综合感知,实时掌握灯杆、监控、无人机、水闸等物联设备的运行状态。

“云享乌镇”运营中心

“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最早组建于2017年,是集线上、线下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通过线上整合各部门信息平台,线下成立“乌镇管家”联动队,实现了社会治理“一网联动”。

为了更好地接待游客、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乌镇于今年启动了智慧城镇建设3.0版本迭代升级计划。围绕建设线上治理平台和线下多元共治体系两大目标,目前,“云享乌镇”全域治理平台已投入使用。

升级后的“云享乌镇”运营中心全面拓展了“乌镇管家联动中心”的平台功能,并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进一步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智慧生活体验。

其中,智慧安防版块充分发挥了“5G+AICDE”技术,通过机器人与移动指挥中心一体化系统,实时调取视频数据实现人脸、车牌、关键物识别,全面保证居民安全。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升巡查效率。我们还于近期建设了无人机巡查平台,设定了巡查路线。”云享乌镇智慧治理平台工程师谢海清告诉记者,此外,其它一些设备也已接入了平台。比如,已经接入了环河路44路实时监控。目前,还在对接子夜路、隆源路等重点路段近60多路监控视频。

据介绍,建设“云享乌镇”平台旨在打破数据壁垒、优化管理层级,促进数据汇集融合,同时在线下构建一套多元共治新体系。

在前期的探索中,乌镇已经蓄积强大的群众力量。

“在全镇108个网格和8个行业中,我们挑选组建了包含3724人的‘乌镇管家’基层自治队伍,管家在解纷争、清环境、疏交通、报险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张常春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今年以来,乌镇管家上报安全隐患、案件线索等信息8357条,信息处置率达99.9%。

此外,游客、居民还可以借助 “乌镇管家”app或小程序,实现危险一键报警、设备一键报修,各类社会治理问题一键上报。

依托线上智慧治理平台和线下多元协同新体系,乌镇正在努力实现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责编:郭扬、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