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年终亮卷 博览会里看丰年

王丽玮

2020年11月22日15:33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买买买!”11月20日上午,记者刚一踏进展馆,就仿佛走入了美食的海洋。目之所及,多种优质农产品一字排开,杭城“马大嫂”们肩挑手拎正在抢货,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1月20日至24日,2020浙江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杭州举行,线上线下共计两千多家企业参展,活动总数超过一百场,创历届之最。

2020浙江农博会上,来自省内外的1万余种农产品集中亮相。王丽玮摄

今年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浙江农业依然获得大丰收。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500万亩、总产120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480万头,已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作为数字经济大省的浙江近些年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去年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68.8%,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91亿元,同比增长17%。

新技术稳产保供

每只猪都有张“电子身份证”,点点鼠标实现自动投喂……在华腾牧业展台前,工作人员展示的智慧养猪系统令人大开眼界。该公司员工江建平告诉记者,依托数字化技术,公司实现四人管理一万头猪规模,劳动力成本比普通牧场降低了80%。疫情期间,公司工作人员在家办公,猪场运转依旧正常,生产状况稳定。

像华腾这样的智慧牧场浙江还有很多。早在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截至去年底,浙江现有万头以上猪场和千头以上奶牛场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万羽以上蛋鸡场机械化率近70%,中等以上规模养殖场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博会上,数字生态养殖场实景沙盘吸引不少观众参观。王丽玮摄

“机器换人”同样让浙江粮食生产插上翅膀。晚稻收割时节,绍兴上虞种粮大户戴红军并不愁招不到工人。他一共有1000余亩稻田,而现在的大型收割机,150亩水稻田一天时间就能割完,而且直接处理成稻谷。据悉,截至去年浙江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1%,位居前列。

浙江数字农业生产主体众多,多数农业规模主体、数字农业工厂、物联网基地等都可以在浙江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上实时定位。在农博会数字农业展区,该平台向人们展示了一张三维地图,点击地图上的点,立刻弹出该农业主体实时录像,实现24小时监测。据悉,该平台已制订数据规范31个,建成10大专题数据库,汇集数据字段7亿条。

浙江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亮相数字农业展区。王丽玮摄

疫情期间,浙江成立了数字“三农”专班,通过构建乡村智慧网,落实互联网+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等五大重点领域数字化应用任务,助力稳产保供。今年6月,全省养殖场管理码启用,通过大数据监测让养殖户“一码知安全”;此次农博会上浙农码正式上线,让农户能够码上查询、码上服务、码上抗疫等。

数字农业建设中,浙江积极构建乡村网络,目前,全省宽带村通率达98.4%。数字化向农业各行业融合拓展,去年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平均发展水平为5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7个百分点。

5G技术应用,让浙江农业更加智慧。在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基于5G技术的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等已实现田地的精准耕作,作业效率高,极大解放了劳动力。

新产品供不应求

种在水里的蔬菜,挂在空中的西瓜,养在船上的鱼……走进农博会,各式各样新奇的农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展台旁,前来询价的人群络绎不绝,不少“马大嫂”的背包已经塞得满满当当。

每一个新产品背后,都有一个数字农业的创新故事。今年疫情期间,泰顺“跑步鸡”在抖音上热销,一个月就卖出了1.5万只,这让90后农创客唐平冬喜不自禁。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返回乡村,创立“跑步鸡”项目,在每只散养鸡腿上都绑上一个自动计步器,最终,客户购买的每一只鸡都记录着对应的奔跑步数。这种结合数字化养殖方式生产出的鸡肉,一经推出,就广受市场欢迎。

疫情期间,农创客唐平冬的“跑步鸡”在抖音上热销,一个月就卖出了1.5万只。泰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浙江,像唐平冬这样年轻的农创客还有很多,他们成为数字化农业创新主体。前不久第四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农创客张志刚的“海上菜园”借助智能栽培箱,将蔬菜种在船上,满足船员日常需求;80后郑翔的“极飞农业”运用无人机技术帮助农户进行植保作业……

数字农业推动,离不开创新主体的培育。近些年,浙江为农创客提供培训、帮扶等服务,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忙对接创投机构,全力打造统一资源平台,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农业创业。目前,全省已有农创客组织12个,其中省级联合会1个,市级4个,县级7个,全省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6700名。“80后”“90后”的比重超过8成,本科以上学历超过4成。

绿迹数字农业工厂亮相农博会。王丽玮摄

借助新型农民的力量,浙江数字农业主体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163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示范带动全省1052个种养基地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造了西湖龙井茶叶、德清早园笋、浦江葡萄、常山油茶等50个全产业链系统应用场景。

浙江数字农业创新成果还不断外溢。在对口扶贫的四川广安区鳌山村,由湖州南浔引进的7条智慧化标准“跑道”里,鲈鱼游的正欢实。“跑道”里养出来的鲈鱼要比传统养殖的鲈鱼每公斤贵12元到14元,亩均收益是原来的3至4倍。

新手段解决“卖难”

“买它,买它,现在就买它……”11月20日上午,在“家乡有好货 农播来代言——百名农播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上,主播“年糕”正在手机前推销家乡特产青田糖糕。自今年2月开始直播后,她已陆续开过十余场农播,最好的一次2小时卖了上千斤杨梅,货值4.2万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市场呈现疲态,线上市场却一片火热。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及时抓住机遇,发力线上经济。11月6日,首届浙江省农播超级联赛决赛在丽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名农播客上演巅峰对决。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农博会上,主播“年糕”正在手机前推销家乡特产青田糖糕。王丽玮摄

此次农博会上,抖音红人“煎盘侠”,月涨粉丝300万,致力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火遍全网的“杨半鲜”,与农创客伙伴结盟,同心同力耕耘农产品直播带货。10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农播客,在农博会现场为家乡农产品代言,为全面小康助力。开幕式上,11位县长手持本地特色农产品在屏幕前吆喝,成为热点话题。

打造网上平台,壮大数字产业。截至目前,“网上农博”平台建有杭州等5个市馆、桐庐等80个县(市、区)馆和3个特色馆,1207家经营主体3528款产品上线销售。目前全省拥有活跃涉农网店2.4万家,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29.3亿元。

运用大数据,浙江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从源头解决卖难。11月8日,浙江衢江盒马村·阿里数字农业示范区启动。每天上午10时左右,衢州山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电脑就会收到上海盒马总仓依据大数据生成的采购订单。根据这份订单,该公司开始安排第二天的采摘收割,确保销售多少就采摘多少。

衢州盒马村依托大数据发展订单农业,从源头解决“卖难”。衢江宣传部供图

数据还告诉农民种什么。衢江区盒马村创建办副主任程品山说:“根据阿里大数据提供的订单,富里村万亩果蔬基地已编制种植规划,首期1000亩、二期1650亩、三期8350亩,其中一期种植西兰花、毛豆、菠菜、小青菜等11个品种。”

据悉,接下来浙江省还将探索拓展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场景,合理利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智能自提柜等设施设备,根据果蔬、肉禽、医药、乳制品等冷链产品的不同温控需求,在城市社区、高校和农村山区开展一批无接触配送试点,运用高新科技,助力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