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战略迭代升级 奋力建设“五大名城”

金华婺城开启现代化都市城区图强新征程

孙武斌

2021年02月22日10:49  来源:金华新闻网
 
原标题:婺城开启现代化都市城区图强新征程

这是一份“担当赶超,婺城图强”的高分答卷:

成功获批浙江省级经济开发区,婺州古城获评国家4A级景区,老城区迈入高铁新城时代,白沙溪三十六堰获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到“十三五”期末,婺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亿元;科技创新指数达到129.8,跨入全省第二梯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这是一份“奋力拼搏,攻坚争先”的高分答卷:

城市有机更新突破“千万平方米”,启动洪源、鲍杨等6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二七区块棚户区改造;率先试点省级全域集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农业“标准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两夺“大禹鼎”;实施交通投资超11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1600.5公里,农村客运通达率达100%。

这是一份“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高分答卷: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部门“八统一”事项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主要服务事项实现“中心全进驻”“无差别全科受理”,网上办事100%全覆盖;“无证明城市”改革扎实推进,100%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平安建设取得十五连冠,夺得全省首批一星级“平安金鼎”……

这三份答卷,是金华婺城区“十三五”期间,高歌唱响“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主旋律、书写“双城”战略乘风破浪新篇章的缩影。如今,婺城区开启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五大名城”新征程,正以铿锵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今年是婺城争先攻坚年、整体智治现代化建设起步年,聚焦这‘两个年’,我们将深入推进‘四攻坚四争先’行动,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文化名城’‘创新名城’‘数字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五大名城,以排头兵的姿态,努力建成现代化都市区核心区。”婺城区委书记蔡艳说。

  “五朵金茶花”

  释放都市产业新动能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去年10月,在婺城区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燕语湖畔,2020中国·金华燕语湖首届全国钓鱼人运动会开幕。一场与山水相融的国内高水平钓鱼竞技赛事激情上演。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1160名选手、300名网红竞钓大师云集赛事,赛事直播共吸引1.6亿多人次在线观看,带动农产品销售2600多万元,并吸引总投资60亿元的观云小镇项目落户度假区。

燕语湖国际垂钓中心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0亩,可供5000人同场竞技,是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全国唯一一个垂钓全项目赛事训练基地。

一汪碧波,纵横钓竿;一方镜头,连线全国。近年来,婺城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山水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城市能级优势,提出“双城”战略,擘画“五朵金茶花”产业新格局,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探索出了“赛事+社交+电商+制造”发展模式,“休闲旅游之花”美丽绽放。去年,婺城区共接待游客10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亿元,同比均恢复104%。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婺城区积极打造以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做优做强高能级发展平台,“五朵金茶花”争奇斗艳,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以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的飞扬小镇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材料之花”,以占地13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之花”,以城北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科创文创之花”,以新城区为核心的“智慧经济之花”,无不展现出蓬勃生机。去年,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落地婺城,完成金华海关首单“9710”“9810”业务。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婺州英才创新园启动运营,实现网络赋能增效。网络直播、网红带货和社交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实现网络零售额139.1亿元,带动线下消费超3亿元。

与此同时,婺城区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工作,掀起“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热潮,持续推进“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作风,着力打造“两优一高”区,以优质高效暖心服务赋能发展,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去年,全区举办两期“百亿”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总投资达268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100%。

  “六大幸福城”

  描绘宜居福地新图景

从市区二环西路与临江东路交叉口出发,沿着双溪西路西延一路往东,不到10分钟,73岁的倪子军就把孙女送到金华高铁站。“以后送孙女上学不用绕路了,省时又省钱。”双溪西路西延工程通车后,老倪送孙女去外地更方便了,心里着实高兴。

老倪的家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高桥村邵家埠头自然村。去年12月1日,双溪西路西延工程通车,家门口的“断头路”彻底贯通,婺城新城区与主城区真正步入“10分钟交通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近年来,婺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六大幸福城”建设,以攻坚争先的勇气和赶超奋进的韧劲,着力破解一大批历史遗留难题。婺城新城区万泰城市广场浴火重生;聚合老镇新区跨江发展的马海路大桥全线通车;高铁新城(一期)、白龙桥黄金苑等区块创造征迁新速度;3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城北区块首个商业综合体开发有序,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在建设“六大幸福城”征程上,婺城区始终把教育、健康、平安、生态等建设摆在首位,近8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先后召开了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卫生健康大会,举办了教育节、护士节,营造了尊教、重医的良好氛围。在全市率先出台《婺城区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十项举措》,投入19亿元实施7大卫生补短板项目,完善城乡医疗高质量服务体系;高效推进分级诊疗,县域就诊率达到96%,“15分钟医疗服务圈”初步形成;实施金华四中扩建等34个教育基建工程,完成投资14.33亿元;基础教育重点县顺利摘帽,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评估,跻身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两书一信”家校共育品牌获评全国“2020年民生示范工程”;“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全面实施,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总收入超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超12万元。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是万千百姓和谐幸福生活的根基。近年来,婺城区不断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紧抓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民情民访代办,“五员代办”经验在全市推广。健全“区代办中心、乡镇(街道)代办站、村社代办点”联动代办体系,实现代办服务全覆盖,群众零跑路。民情民访代办“婺城模式”获《人民日报》点赞。平安婺城、幸福婺城的底色也越擦越亮。

“花满婺城”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郑岗山村,村民们讲述了一个十年荒山蝶变为百亩柑橘基地的故事。2019年,郑岗山村采用农业“标准地”模式,引进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由该公司提供“红美人”苗木和技术,打造采摘观光园,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的年收益。“农业‘标准地’改革真如及时雨,让百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村党支部书记郑文杰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婺城区创新引入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产业准入和优胜劣汰的奖惩退出机制,全面有序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并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婺城区已通过农业“标准地”模式新招引农业项目56个,面积3.2万余亩,累计投资5.26亿余元,认定存量农业“标准地”项目131个,面积2.87万余亩,累计投资4.89亿元。

婺城农业“标准地”改革释放农业发展内生动能,成为“花满婺城”建设的有益探索之一。与此同时,婺城区以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双城”战略为总抓手,全域推进“花满婺城”建设。“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和“双富”工程蓬勃开展,“一镇一村一品”百花齐放,“花满婺城”建设花香满园。

借着“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的东风,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以“国有公司+村集体+村民入股”模式,注册成立昌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共入股筹集218万元,走上致富创富之路。现在,每当周末,无数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新昌桥观光游览。村党支部书记柯建康说:“人气旺了,乡村经济活了,村民的幸福感足了。”

“花满婺城”花香弥漫,农旅融合风生水起。婺城区不断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以“南山漫道”、花博园、乌啦乌两头乌文化产业园等样板项目为牵引,推动全区文旅项目建设。同时,以“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旅游年为主线,举办竹马茶花节、安地桂花节、箬阳茶文化旅游节、中国门球冠军赛总决赛、第四届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等大型活动30余场,文体农旅紧密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浙江之心,春潮涌动,活力澎湃。新征程上,婺城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高歌唱响“奋进‘十四五’图强新婺城”的主旋律,纵深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五大名城”,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排头兵,在满目绿色和无限生机中奔向“诗和远方”。

(责编:艾宇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