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园林文物工作,擦亮杭州三张金名片

——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高小辉

张帆

2021年03月25日18:30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相关视频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5日18:30
上传视频,来人民播客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0条新闻

这几年,生活在杭州和到杭州旅游的人都有相同的体会:杭州的文化愈发厚重,杭州的山水更加清秀,杭州的生机与活力更加凸显。在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创新活力之城这三张杭州金名片的过程中,杭州市园文局做了哪些工作,记者日前采访了杭州市园文局局长高小辉。

记者:我们注意到,杭州市园文局去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殊荣,请问杭州市园文局为此做了哪些贡献?

高小辉:杭州有三张金名片——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创新活力之城,其中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两张金名片与园文局所做的工作关系非常紧密。

近些年,园文局在打造三张金名片方面所做的工作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要代表浙江或者杭州特色,园林文物确有其特殊的意义。

记者:作为一个统管园林与文物的机构,杭州市园文局对提升杭州的城市知名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高小辉:杭州的生态文明基础是很好的。2017年,我们是全国第一个评上生态园林城市的副省级城市。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一些指标,比如绿地率要达到35%以上;绿化的人均占有量要达到14平方米。同时对绿地的布局合理性也有要求,老百姓出门300米要见得到绿化,500米要见得到公园,这也是一个硬指标。

另一块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杭州有三座世界遗产——良渚、大运河、西湖。同时,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世界遗产群落,眼光放得很长远,也符合杭州这个城市的特征,因为杭州今后可能会成为世界遗产的还有不少,比如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南宋皇城遗址等。

记者:大运河穿城而过,这为杭州增色不少。近年杭州在运河综合保护上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小辉:大运河杭州段经过十多年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工程建设,已经建设成一条人文河、一条景观河。大运河申遗前,杭州便率先启动了遗产区的整治,在拆迁过程中,把所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内涵的东西都保留了下来,杭州的经验也成为了申遗成功的标本。申遗成功后的标识标牌,就是以杭州经验为主,把杭州的样本覆盖到全国。

大运河杭州段留下的一些街区,如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桥西直街都把人文气息都保留了下来。老百姓对老街区老房子有情节的,符合规范要求的,都可以留在原地继续生活。所以申遗时专家到杭州来评估时,认为这一举措保留了人文气息,这就是世界遗产的本质要义。

另一方面,杭州启动了大城北的规划建设。大城北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千年工业文化、百年工业文明集聚的地方就在城北。工业外迁后留下的工业遗产,就作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

记者:杭州的园林建得既美丽又雅致,这为杭州增添了很多魅力,这么多年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到这一点的?

高小辉:在杭州,有一部分能工巧匠,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对事业非常有情怀,有时候一块石头放在哪、树木种在哪个方向,工匠们都要思考很久。杭州的园林是精雕细琢的,也是集大成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90年代代表杭州园林的是太子湾公园,其将国内外的传统结合,使用树林和大面积的草坪结合,再引入钱塘江的水体,这些布置就是靠精雕细琢打磨出来的。

一直到现在,一批能工巧匠都是杭州园文局的技术骨干。所以现在杭州城区的高架绿化、高架花海做得都很好,所有的高架月季花都有滴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高架上面的生长环境很差,不仅风大,还有汽车的尾气。但通过几年不断地繁殖选优,培育出了适合在高架上生长的品种。

所以说这些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在杭州的城市绿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记者:在古树名木保护和考古文物这方面,杭州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高小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古树名木是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就是园林遗产。

在杭州,所有的古树名木都有记录,包括它的生长环境、地理环境、经纬度、高度、病虫害防治情况和生长情况。在名册上的古树名木,杭州市建成区约有1000多棵,最老的五云山顶上的一棵银杏树,有1400多年历史。还有六通宾馆里的一棵香樟树,有1000多年历史。

此外,杭州市还将出台关于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定,主要就是为了有效实施对古树名木的进一步刚性的保护。

在杭州还有十二处的考古被列为国家的十大考古之一(每年评选,杭州累计12处)。老虎洞、太庙、南宋皇城,这些足以说明南宋文化在杭州的底蕴。

文物有三部分:一是可移动文物,以博物馆保护为主;二是不可移动文物,比如塔、石刻,这些一方面在普查,另一方面按照每一处文物的特殊性,实施更精准有效的保护;三是对地下考古文物,在杭州,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出让,此外还有主要有区域评估,对指定区域要明确今后是否要考古,在开发前必须完成考古。

记者:杭州市园文局这些年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有哪些规律性认识和经验可以总结?

高小辉:人员、机构和经费这些问题对杭州园林文物事业的制约还是明显的,体制不足机制来补,所以这些年除了自身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机制上面做了一些探索。

以前做规划以主城区为主的,去年开始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一张蓝图画到底,各个区县市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把短板找准,把蓝海也找准。

此外,园文局的发展借势借力地发挥了各方面力量。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的人来做,广大的从业人员无疑是园文局的骨干。人才培养方面园文局不断加强培训和岗位的锻炼,为人才成长创造好的环境。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新起点上,园文局如何为打造“重要窗口”贡献力量?

高小辉:一是园林这方面。如果空间方面能够落地,杭州今年计划扩绿1000万平方米,明年再扩绿1000万平方米。同时,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0个,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绿道550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一些获得感,这也被列入杭州市政府今年的民生实事。

二是继续做好世界遗产群落的打造。去年杭州开展了世界遗产群落打造的评估,通过研究判断哪些文物古迹有可能成为遗产,什么时候变成遗产,怎么样将其打造为遗产。“十四五”期间这项工作也会落实到规划上。

三是做好博物馆这篇文章。杭州现在有八十多家博物馆,但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十四五”期间,随着杭州“三江汇”规划启动,杭州博物院的筹建也随之启动,建成后杭州将真正成为博物馆之城,既有“星星”,也有“月亮”。

四是做好乡土建筑的保护。经过普查,杭州有约1万处农村历史建筑有保留价值的,至今有2300处已经修葺完毕。这些历史建筑建设好以后都在干嘛?都被用做乡村文化礼堂、图书馆或是民宿,这些都是很好的载体。今后杭州还要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余下需要修葺的2500处建筑修缮完毕。这部分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些建筑今天是历史建筑,明天可能变为文保单位,后天就是杭州宝贵的遗产。

(责编:张帆、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