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以文铸魂 以文兴业 以文塑城

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方彭依梦
2023年06月25日11:1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在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的举行,让良渚文化大走廊再次迎来国际关注。

从“余杭行动”到“杭州举措”,“良渚文化大走廊”备受重视与关注。这条“大走廊”是什么样的?它将如何带领世界认识杭州、感知中国、拥抱未来?

浙江杭州有两条“走廊”。相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个“新秀”,不少人对它还有些陌生。

2022年12月30日,杭州市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此次会议上,良渚文化大走廊正式官宣。2023年2月19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这一次,良渚文化大走廊被写进了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创造更多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

担负新使命,如何精准“落子”,走活这一盘以良渚文化为中心的“新棋局”?作为中华文明圣地所在地的余杭给出答案——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城,推进文化繁荣,助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

五千年良渚的新与兴

良渚文化大走廊,从这个名称不难看出,这条大走廊的核心便是良渚文化。

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在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杭州亚组委供图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良渚文化逐步为世界所关注和熟知。

2022年年末,余杭官方正式提出在当地北部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被作为“带队”龙头,与区域内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展示点串珠成链,旨在以文化兴盛赋能城市全面发展。

良渚文化照见古今,五千年来一直散发着文明积淀的醇厚香味,承载着绵延千年的文化记忆。如今,作为余杭的一张世界级“金名片”,良渚文化何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第二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运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运营负责人郑佳介绍,良渚古城遗址是超大型和超复杂型的考古土遗址,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在郑佳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杭州良渚古城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据了解,工作人员就是在这对遗址本体进行实时监测的。

“通过采集文物本体、环境气候、安全防范、自然灾害、游客管理、社会环境等数据,将数据内容汇总、计算,生成多个‘指数’,再对其加以分析,为实时预警和遗产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郑佳说。

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通过遗址现场展示,不断揭示良渚古城的遗产价值,凸显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的重要地位。

在增强参观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同时,公园在展示手段上严格按照“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逆”的原则,在充分尊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大遗址展示的成功经验,按照“可识别、可逆”的原则,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亚组委供图

“以前,想要领略莫角山宫殿区遗址的恢弘磅礴,只能靠想象。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能1∶1精准复原‘宫殿巨型木构’。”郑佳介绍,游客还可以戴上AR眼镜,宫殿场景经过建模复原会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每一位良渚文化爱好者更直观地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力量。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5G全覆盖的遗址类公园,5G的全覆盖提升了遗址公园的观赏性、可视性和趣味性。如今,在公园内的5G数智体验馆内,游客可以戴上VR眼镜,体验良渚先民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在访客中心,通过“5G+AR魔镜”设备可以“穿戴”服饰玉饰;通过“5G+MR”设备,可“接触”立体化的珍贵文物。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5G数智体验馆。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一端连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另一端连着未来的数字文化。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五千多岁高龄的良渚文化在活态传承方面有了新的表达。

位于双遗文化——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交汇处的良渚新城,近年来,依托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梦栖小镇设计中心、天荟未来之光城、玉鸟流苏产业园等多个数字文化产业平台,已集聚了700余家文化企业。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供图

既能追古又可溯今。当前,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产业重点区的余杭,正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赛道”上发力。而数字文化产业正是良渚新城的拳头产业,扮演了“头雁”的角色。其聚焦游戏动漫、影视传媒、直播经济、数字生活、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了“数字+技术+内容”融合共生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眼下,伴随着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良渚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了解,杭州亚运会的火炬名为“薪火”,其设计灵感便是源自良渚文化。2023年6月6日,一座形似玉琮、高约150米的光之塔正式启用。它如同薪火相传的火炬,向良渚五千多年文明之光致敬。

6月6日,余杭新晋地标“光之塔”开园。良渚新城管委会供图

作为承载了良渚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平台,光之塔更是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未来,这座余杭新晋地标将不断聚合超级新生力,承接数字文创产业示范作用,成为诠释良渚新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理念的舞台,树起一座五千年良渚文化向兴而生的全新标杆。

串联独特资源 璀璨文化交织共荣

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什么样的?

根据余杭官方介绍,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西向串起多个文化“明珠”。

从形状上看,这条大走廊是一个带状区域。该区域是余杭文旅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还藏着三大“顶流”世界级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大运河以及径山茶宴。其代表的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也无疑成为了领衔众多“明珠”的三大文化名片。

如何让“顶流”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守住文化根脉,让历史遗存焕发生机?近年来,余杭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文旅融合,通过项目带动、强化服务、多方联动等举措,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

初夏时节,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千年前的盛景在眼前再现。雄伟的莫角山宫殿区迎接八方来客,远古时期的城池与河流讲述着动人的良渚故事。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宫殿区。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公园的河道与作坊区,玉器、漆器、衍纸、陀螺、纺织制作等主题作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良渚玉雕是良渚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现场,游客们手捧洁白的玉石,小心翼翼用锉刀打磨,再用砂纸抛光,细细雕琢。

“我们对良渚文化很感兴趣,这次特地来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玉器。”来自西安的游客章女士表示,看着原材料经过打磨变成精致的玉雕饰品,不禁为良渚先民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郑佳介绍,通过常态化举办“杭州良渚日”暨良渚文化周活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同时,良渚遗址公园精心策划推出的考古公益研学营、考古体验等活动,为公园增添了不少新业态。

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经变成了一个可观、可感、可体验的“露天博物馆”。

“杭州良渚日”暨良渚文化周活动。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余杭西北部,流淌千年的东苕溪、西塘河和余杭塘河,串联着良渚和未来科技城。繁忙的水运激活了安溪集镇、仓前老街等文化遗产。

这段总长度约87公里的运河河道,所流经的是杭州大运河文化体系中最古老而又最前沿的流域,见证了杭州西部的变迁。

近年来,余杭利用运河沿线乡村独特的民俗,深挖文化内涵。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余杭段),持续开展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推进运河生态艺术岛一期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谋划三白潭湿地开发,持续擦亮余杭区水文化生态明珠。

“张茶榜——”在余杭区径山村五峰山房,随着一声吆喝,径山茶宴拉开了帷幕。

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径山村都会举办径山茶宴非遗项目展演。展演现场,游人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能体验点茶的乐趣。

“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希望能把径山茶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茶文旅融合,径山茶已实现年销售总额13亿元,三产产值近35亿元,其中带动乡村旅游营收近7亿元,径山茶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游客体验径山茶宴。余杭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除了“顶流”魅力,这条“没有围墙的文化走廊”还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多彩。

2022年落成开馆的杭州国家版本馆,肩负赓续中华文脉重任,成为了良渚文化大走廊上十分重要的文化新地标;瓶窑古镇、安溪古镇展示江南水乡古镇风采;“余杭纸伞”非遗项目,讲述中国式浪漫的传承与创新……

“杭州有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多年来的发展仍存在联动不够紧密等问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林航表示,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起径山、良渚、运河等关键节点,让璀璨的运河文化和良渚文化有了交织共荣的可能。

杭州国家版本馆。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通过不断推动重点文旅镇街挖掘自身特色和资源,目前,余杭区已形成文旅IP全矩阵。其中,良渚文化获评浙江省首批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径山文旅IP转化利用项目”入选省级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

优化空间布局 新产业蓄势燎原

除了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在余杭形成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标识、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还有一层战略考量,那便是优化空间新格局,有效带动区域发展。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表示:“我们将廊道式发展模式运用于文化建设,让良渚文化大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五千年发展轴构成‘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实现良渚古城与未来科技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从“一廊一轴”到“两廊一轴”,迭代优化的空间发展格局,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厚度”提供关键助力。数字文化产业仅仅是良渚文化大走廊上产业布局的一部分。

当下,良渚文化沉淀下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不仅带动了余杭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更指引着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振翅腾飞,撬动着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4月11日,第七届万物生长大会召开。会上,2023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公布,来自余杭的微脉、阿诺医药、德适生物、杰毅生物、瑞普基因、畅溪制药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选榜单。这是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阵营的一次出彩亮相,也从侧面彰显了余杭医药健康产业稳中有进的创新力。

作为余杭发力生物医药的重要产业集聚平台之一,良渚生命科技小镇目前已成为国内首个集科研、临床、产业、教学四位于一体的国际化小镇,已集聚衡方生物科技、Celsion中国区总部、杰毅生物、奥默医药、邦顺制药、逸曜信息等优质企业,正致力于打造生命科技成果转化高地、高端医疗产业配套平台、数字健康创新示范镇。

良渚生命科技小镇。良渚新城管委会供图

像此次荣登杭州市准独角兽榜单的杭州奥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麻醉及心脑血管领域有着丰富的新药储备,并拥有药品的全部知识产权。该公司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的全球化,是一家立志成为在麻醉和心脑血管等领域研发及产业化的国际领先制药企业。

走进奥默医药,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距离IPO申报的倒计时牌。2021年4月,奥默医药搬迁至余杭区,正式入驻良渚生命科技小镇,开启了新征程。

“目前公司打造了全球唯一且拥有全球专利群保护的聚糖类药物创新平台AMCDx。围绕这个平台,在围手术期麻醉、心脑血管、眼科、肿瘤等管线布局十多款原创新药,奠定了我们在行业的地位。”奥默医药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揭清说。

奥默医药工作人员在分析实验室进行药物分析检测。杭州奥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土壤和环境非常重要。“余杭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很重视,政策扶持力度强,给企业较多帮助。”揭清说,相较于以往盲目的“企业找政策”,余杭区总能及时为企业送上“政策礼包”,让企业能够更精准、更全面、更便利地享受政策红利。

此外,揭清表示,企业发展过程中,余杭区还提供了丰富优质的产业链资源,不断助推企业跃升。

短短两年时间,通过余杭区企业拟上市培育对象、2023杭州市准独角兽认定等途径,奥默医药在余杭这片热土上获得了高效能的政策加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围绕战略发展领域进行产品线的深度布局,在专业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和产品优势。”揭清说,“希望借助良渚文化大走廊,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联动起来,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企业的期待也印证了余杭启动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目标——以文化为纽带,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打通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通道。

“为做实良渚申遗‘后半篇文章’,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将通过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组建良渚文化大走廊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举全区之力推进大走廊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