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波镇海:“公厕女孩”上学记

2023年09月02日18:44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上学好玩吗?”“有没有认识新朋友?”9月1日,九岁的小颖(化名)放学后回到宁波镇海招宝山街道南街菜场,每经过一个摊位,都有商户含着笑意询问。

最近,南街菜场出了一则“大新闻”:2022年年底住进菜场公厕、常在周边玩耍的小女孩,终于要去上学了。大家都替她开心。

孩子上学是大事,更何况,还是一个家庭困难的外地孩子。几个月前,大家都在为她到了上学年龄却无法受到正常教育而发愁。没想到现在,这个难题竟在爱心接力中迎刃而解。

奶奶陈必英与小颖。招宝山街道供图

蜗居公厕工具间

该上学的年纪却天天玩闹

南街菜场的商户几乎都认识小颖——一个总爱蹦蹦跳跳穿梭在菜场和周边巷道的女孩儿,圆圆的小脸,狡黠的大眼睛,透着股机灵劲儿。她是菜场工作人员陈必英的孙女。

2009年,陈必英从贵州老家来到镇海,一直在南街菜场做公厕清洁工。2022年11月小颖来到镇海,一直跟着奶奶陈必英蜗居在公厕的工具间中。

10平方米不到的小房间,一侧放着桌子,一侧放着小床,将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挤占殆尽,只留下一条窄道勉强落脚。床的上方是一排略显破旧却十分干净的衣裳,大多都是热心商户或居民送的。

平日,家里没地方活动,她就在菜场或周边玩耍。杂货铺老板娘杨岳菊是陈必英的老熟人,她对小颖疼爱有加,“我在这里做生意30多年,也认识她奶奶十几年了,她家里不容易。平常有什么能帮衬的,我都尽量帮一下。”

时间久了,大家发现,9岁的孩子都该上学了,怎么还天天泡在菜场?和陈必英相熟的人出于好奇问,“怎么不让孩子去学校?”陈必英欲言又止,一声叹息。

求学长路漫漫

遇到那些带来希望的光

“怎么不让孩子去学校?”问起这个问题的是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党委、居委会委员张东虹。2023年3月,负责南街菜场居民楼网格的她,走访时刚好遇到居民为小颖送衣服,便上前询问情况。

“阿姨,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尽量帮你去反映。”张东虹对陈必英说。

“小颖爸妈离婚了,小颖原来跟着爸爸生活在广东,她爸爸身体一直不好,干不了重活,总要跑医院,实在没能力也没精力送孩子去学校。”对于儿子杨勇的身体状况,陈必英感到无力,“他去打工,老板嫌他干得慢。他不是懒,是真的干不动。”杨勇的身体难以支撑他照顾女儿,百般无奈,只能恳求母亲把女儿接走。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但当时孩子实在没法去学校,耽搁了两年,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陈必英一度哽咽,张东虹也红了眼眶,“孩子上学是大事,您放心,这事我们一定尽快替您反映。”

张东虹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将此事上报给招宝山街道。街道与镇海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等取得联系,并进行专题协商。几经波折,最终,陈必英收到了好消息:8月底,小颖就能去张和祥小学报到。

镇海拾加壹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小颖的情况后,也表示愿意承担她上学的相关费用。

社会各界共助成长

“接手了就要帮到底”

2023年5月,镇海区民政局救助科与心悦服务社理事长李永杰召集团队成员,召开了帮扶个案会议,询问大家是否愿意在小颖上学前提供公益帮扶。小颖的故事让大家动容,“帮!接手了就要帮到底!”

随后,团队的社工、志愿者根据小颖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帮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带她参加幼小衔接学习课程。“她奶奶要工作,没时间送她上课,我们都是车接车送,把她当自己小孩一样。”团队社工张旭亚说。

比起学知识,团队更注重行为规范、礼仪举止方面的教学。“刚来上课,小颖是没有举手发言这个概念的,但老师和她说了几次,她立马就记住了。”李永杰说,“有些知识她没记住,其实这很正常,我们再教一遍就是了,但小颖总会很不好意思,还会跟老师道歉。这孩子太懂事了。”

“作为一位母亲,我能感受到小颖因长期没有妈妈陪伴的失落和孤独。”张东虹介绍,为弥补妈妈的角色,她与微网格长孙阿姨、网格专业力量心理咨询师徐宁作为“童伴妈妈”,为她辅导作业,带她参加各类活动。

开启圆梦旅程

背起书包“上学堂”

“第一个愿望是以后能考上大学,第二个愿望是奶奶、爸爸身体健康……”8月7日,小颖在志愿者们的祝福声中,站在生日蛋糕前许下了愿望。

众人为小颖送上礼物。招宝山街道供图

与蛋糕一同送到小颖手中的,还有许多精美的学习生活用品,水壶、“书皮”、跳绳……这些都是大家为小颖准备的开学礼。

8月26日,张和祥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始业教育活动。在陈必英的目光中,小颖初次走进校园。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她缓缓迈着步子,有些不知所措。

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小颖踏上了求学之路。这一次,区别于之前的不知所措,小颖脸上更多的是与同学相遇的笑容。(林璐瑶、翁天可、罗梦圆)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