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刘阳、郑海鸥
2023年09月13日08: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北京正阳门附近,市民游客入夜后逛起书店。
  邓伟摄
  图②:吉祥大戏院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重新开业。
  方非摄
  图③: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运河商务区郁郁葱葱。
  潘之望摄

  在博物馆触摸历史,到图书馆浸润书香,行走传统村落品味乡愁,亲近多彩非遗体验传承……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206.19亿元!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3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票房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180.57亿元,市场占比87.58%。规模日益扩大、效益持续提升,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文化建设成就斐然,绘就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

  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在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拿起一本书,度过充实的一天;在家门口的广场上跳一支舞,步伐里满是健康快乐;看一场露天电影、听一曲传统戏剧、闹一场“村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今在浙江,遍布田野乡间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活动的频次和品质,并不比城市逊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礼堂天天有人气、四季有活动。

  不只是浙江,放眼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社区,已建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过57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家门口的阵地里,服务数量和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各地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让分散、独立的资源形成组织体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不断输送到街道(乡镇)、社区(村)。

  北京、天津等地发行“文化惠民卡”,将优惠文化产品打包,让群众自主选择;青岛、成都等地通过打造文化超市,采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多元需求……为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自主“点菜”。

  以前,公共文化机构的开放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上班族、学生的需求,如今,多地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并开展“图书馆之夜”“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以高质量供给增强文化获得感

  全国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0.9%。

  当前,我国拥有电影银幕超8万块,是世界上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8万多块银幕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电影的市场根基,电影票房稳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丰硕成果,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喷涌而出,带给观众切实的获得感。

  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影片表现亮眼;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电视剧作各具特色,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只此青绿》《咏春》等舞台作品成为爆款;《雪山大地》《千里江山图》《本巴》《宝水》《回响》等文学作品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随着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推动,一大批优秀作品与编辑、出版、宣传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创作生态蔚为壮观……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6月,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纵观名单,上榜企业既取得了亮眼的经济效益,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纷纷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巩固拓展市场、发力新兴渠道,做出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各类国产版权产品、文创产品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亮点频出,“国潮”成为涌动在年轻人中的文化新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人民群众对国产文化产品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越来越高,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好走向世界

  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国际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受读者青睐。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翻译出版37个语种,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等8个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题出版物、京剧、昆曲、影视剧等纷纷“出海”,持续“圈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中国文化年(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

  近年来,国产影视剧的海外表现也十分亮眼,让海外观众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仅古装影视剧保持了良好的海外反响,一大批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作品也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文化“出海”新符号。

  《人世间》早在拍摄阶段就被海外公司看中,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三体》实现国产科幻剧集海外传播“零”的突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安三万里》在海外受到关注……国产影视剧“出海”焕发出新的面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我国网络文学也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过1.5亿人,访问用户超9亿,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通过书籍、影视剧、文化交流活动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于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3日 06 版)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浙江:共襄亚运盛会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人民网绍兴9月11日电 (陈陆洵)今天,浙江举行了2023年浙江省暨绍兴市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揭晓了2023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网络安全优秀案例、“2023年网络安全优秀创新成果大赛”浙江十佳,公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网络安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发布了《浙江省县域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指南(试行)》。 2023年浙江省暨绍兴市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浙江省委网信办供图 如今正值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夕,本次网络宣传周活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聚焦“共襄亚运盛会,筑牢网安屏障”,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国家标准。…
严华锋:设备应用智慧化 打造更佳观赛体验
  “杭州亚运场馆共有50多个,我们参与了其中36个场馆的建设。”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严华锋介绍,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供应商之一,大丰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电竞中心等亚运场馆提供了体育工艺整体解决方案或核心设备。 走进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红色、紫色、灰色、浅蓝、深蓝5种颜色的座椅穿插渐变,场内8万张座椅均出自大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