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营街道:微改造精提升营造历史街区烟火气

近日,作为“品质上城 韵味百巷”重点项目之一,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五柳巷历史街区改造提升项目顺利完成。该工程以“清风明月、宋韵风雅”为基调,秉持“可行、可塑、可游、可居、可感”五大理念,梳理街区格局肌理,系统提升街巷韵味。
韵味展示“点”上添彩
打造“沉浸式”宋韵文化街区
小营街道依托五柳巷特有的文保古迹、人文墨笔,配套文化展览、文化活动、非遗体验等功能,精工雕琢一砖一瓦,下足“绣花功夫”,精心设计了古巷遗风、五柳潋滟、柳巷寻梅、翘柳风荷等4处天然雅致的文化节点空间场景,让居民和游客感受“一处一风雅、一步一换景”的游玩体验。
同时,街道结合儿童友好街区打造,在五柳巷杭州书画社等历史建筑内打造妇女儿童活动场地,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并邀请辖区学校青少年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五柳巷历史街区研学,在坊巷间身临其境体验宋韵文化,感受江南烟火气。
横纵联通“线”上增色
打造“慢生活”市井烟火小巷
小营街道以“长期滚动模式”对街区进行渐进式改造,结合公房解危和民居修缮工作,改善街区原住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保留四维里、仁智里、斗富二桥33号民居等历史建筑,既提升街巷文化品味,又再塑居民生活环境。
在细节上,街道提升改造雨棚、披檐、灯笼等,融入崇新门城墙灵感的花箱造型、吴冠中画作形态的店面招牌,辅以现代化灯光,烘托街区独特韵味,形成“水陆贯通、步移景异”的街巷网络。
“我们前期和街道为企服务中心提起了改造的可能性,没想到今年真的落实了。有了优质的环境,我们的客源明显增多,来洽谈的上下游企业也都倍感舒适。”一位沿河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慢生活”氛围的加持下,营商环境不仅有人文关怀,叠加的外部质感更是锦上添花。
立体推进“面”上提质
打造“原滋味”历史老街记忆
小营街道依托水上巴士7号线,通过“针灸”景观的手法,强化梅花碑等沿河建筑色彩体量管控,并对现有场地内简陋突兀的景观节点进行重点美化,以“清风明月、宋韵风雅”为基调,展现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滴瓦垂柱的设计美学,将环境提升与人居功能紧密结合,让古朴的街巷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如今的五柳巷,经过一系列改造,不仅延续了旧时的风貌,传承了历史文化,也成了极具烟火气的文艺小巷。(戴晨祥、沈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