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助村” 振兴又“振心”
绍兴新昌澄潭街道用好“驻村手帐”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村民不致富,不是好干部。”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村驻村干部石坚第一次下村时,就把梅渚村党总支书记的这句口头禅写在了驻村手帐上。
近年来,澄潭街道依托“驻村手账”这一载体,制定月度“四个看、四个走”工作清单,察村情、访民意、解难题,激发驻村干部的灵敏“触角”,并定期开展驻村手账亮晒评比,解决民生实事400余件,用心用情写好“为民文章”。
驻进村,帮办沉下心
帮助村民完成建房审批手续,跟踪走访精神疾病患者,为地质滑坡建房户解决用电困难……翻开澄潭街道岭芝山村驻村干部王水源的驻村手帐,细碎的记录中,满满都是服务民生的“账单”。
2019年开始,王水源成为岭芝山村的驻村干部,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他带着驻村手帐跑遍了全村,记录村民所需大小事,每周三的联系村干部下村日,他更是几乎没请过假,成了岭芝山村的“编外”村民,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大家有难处都愿意和他说、找他商量。
干部驻村,不仅要驻村、驻身,更要驻心、驻情。工作四年,澄潭街道沃西村驻村干部陈颖已写下厚厚的驻村手账:行政村区域面积、村民总户数、村民小组个数、村里特殊人群状况、各类保险覆盖数、汛期准备……一本手帐,浓缩着她脚步丈量民情的作风。
除了关注民生大小事,澄潭街道驻村手账也直击民情痛点。“一老一小”、残疾人、低保户等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在驻村手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提升低收入村民收入、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精神富裕等事项成为党员干部们解题的焦点。秉持着“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周”的理念,澄潭街道对驻村手账中摸排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2022年以来,澄潭街道驻村干部已写民情日记1700余篇,摸排办理民生实事400余件。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更清晰了,驻村手账真正成为表达村民诉求的“直通车”。
驻兴村,山乡奔共富
“在村民们的一言一语中,我听出了对村庄发展的期许。”梅渚村驻村干部石坚说。
通过驻村手账,石坚了解到村民普遍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各级的共同谋划,梅渚村创新“国企+村”运营模式,流转闲置农房,积极招引新业态打造宋风美学文旅生活区。
实际上,在梅渚村发展的初期,也曾面临过不少“成长的烦恼”。石坚的驻村手帐就写道:“村里引进的新业态小酒馆迟迟未办理营业执照,一直未正式对外营业。通过和店主的交谈,我发现由于店家不了解相关政策,对营业执照由谁办理出现了疑惑。”石坚认真记录,并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对接新昌县人社局,咨询大学生创业租房补贴政策。
在之后的下村中,石坚拿着驻村手帐上记下的政策要点向店家说明,并帮忙填写相关表格,一并完成营业执照申请。石坚将这次办事经验记在了驻村手帐上,并进一步摸排全村经营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推业态在梅渚顺利落地。
新业态证照办理、对接创业租房补贴政策、业态周边的环境卫生……以驻兴村,梅渚村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驻村手账得以摸排解决,为乡村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和资源供给。如今,梅渚村已经打响了“古村风情游”的招牌,依靠餐饮、民宿等业态,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驻相连,薪火更相传
为加强退休干部荣誉感、幸福感,提升年轻干部队伍素养和专业能力,帮助2023年新录用机关干部迅速熟悉情况,提升岗位履职能力,9月6日,澄潭街道举行了退休典礼暨年轻干部青蓝传“澄”启动仪式,以“回顾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展望未来路”三个篇章展开“青蓝相继,薪火传‘澄’”项目。
澄潭街道制定《澄潭街道青蓝传“澄”成长帮带制方案》,根据业务线、联系村各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帮带人,达成11组结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赋能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新录用机关干部将握好成长接力棒,也将接过前辈们的驻村手帐。
如今,不改驻村手帐初心,持续完善升级服务形式,一本驻企手帐也送到了驻企服务员手中,结合民情走访、周三服务日等服务,薄薄的手帐成了干部们驻村更“助村”,振兴又“振心”的载体。(陈琪、赵丁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