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近年来,台州路桥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大力探索实施“三路三桥”强村富民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致富。
路桥区是“中国枇杷之乡”,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是中国主要的枇杷生产基地之一。近日,在位于小稠村的一处共富工坊里,村民忙着将刚加工的枇杷露打包发货,赶交各地发来的订单。在流水线上,一瓶瓶枇杷茶饮完成了装瓶,这条茶饮生产线于9月底投入使用。
该共富工坊车间工人金莹莹表示,“我们以前在家里生产的话,一个小时只能生产枇杷茶饮一百瓶左右。这条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一个小时能生产两千瓶左右的枇杷茶饮。”
这条投资200多万的生产线是小稠村枇杷深加工产业的新项目。目前,小稠村枇杷产业年产值超800万元、文化旅游收入超300万元。这条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
小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明生介绍,街道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枇杷特色产业链,把枇杷露、枇杷饮品做大做强,打好品牌、提升品质,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
小稠村因其悠久的枇杷种植历史而闻名。20多年来,小稠村通过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放大枇杷产业效应,深耕果品精加工,做大枇杷全价值链,走出了一条农产品加工的共富路。
“20年来,我们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从原来的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到现在的4万元。我们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从传统生产型农业向品牌农业、休闲度假农业发展。我们相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邱明生说。
在路桥区路北街道的一处共富工坊,整齐排列的缝纫机工位上座无虚席,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工坊以包带加工为主,女工大多都是居住在周边的村民。
该共富工坊工人林小平说:“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有的时候晚上加班再多一点。”
路北街道聚焦村民就业增收,积极推进共富工坊建设,通过统筹资源、定向招工、业务培训等方式,帮助周边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解决就业难题,推动富余劳动力转为生产力,为强村富民注入共富新动能。
路北街道士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维匡介绍,围绕产业兴村的目标,街道积极统筹资源,发挥优势特色,加大对共富工坊的扶持力度,推动工坊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带领村民致富。
路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大力探索实施强村富民新路径,全力打造“村村有百万、户户有就业、人人有分红”的共富样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