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半个月前“比大闸蟹还贵”,如今价格暴跌

宁波人爱吃的时鲜冬笋大量上市

余建文
2023年11月20日08:56 | 来源:宁波日报
小字号

11月19日上午,宁波奉化溪口镇石门村的毛大姐用小三轮载着新鲜采挖的10多斤冬笋,赶到溪口农贸市场售卖。“老公还在山里挖笋呢。顺利的话一天能挖30来斤。最近挖笋的人可多了。”毛大姐说,最近一周,他们两口子都在忙着挖笋、卖笋。

毛大姐售卖的冬笋,有大有小,还沾着新鲜的黄泥,标价每斤15元。“现在冬笋量多了,便宜了。与半个月前相比,价格跌了一半还不止。”毛大姐告诉记者,几个溪口的老买主早就跟她约好了,要买几箱笋送给亲戚尝鲜。

在宁波人的餐桌上,冬笋是秋冬季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炒菜、煮肉、煲汤都离不了冬笋提鲜。最近,农贸市场里,冬笋几乎成了各个蔬菜摊上的标配,价格也很亲民。记者打听了一下,冬笋带根的零售价每斤16元上下,去根的每斤20元出头。

宁波鄞州东裕菜市场的菜商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冬笋10月底11月初就上市了,那时带根冬笋要卖30多元一斤,“感觉都超过大闸蟹的身价了,不过,最近这半个月来,冬笋价格逐日走低,说‘腰斩’都不过分。”

冬笋价格的暴跌,是因为市场供应量猛增。据了解,目前安徽、浙北一带的冬笋增产明显,大量进入宁波市场,此外,宁波本地冬笋的采挖量也在上升。周大姐说,最近气温降了,一阵雨一阵晴,温度湿度适宜,竹山上的冬笋很快旺发,“去年天旱,笋长得不好。今年气候适宜,是冬笋大年。”

记者注意到,最近电商平台也纷纷大力吆喝售卖冬笋,不过价格要比农贸市场上的高出许多。比如某生鲜平台,唱主角的是安徽的冬笋,售价每斤20多元,而宁波本地产的黄泥冬笋标价每斤要50多元。看来,想淘实惠又新鲜的冬笋,不如走几步路,到家门口的菜市场转转。

另一方面,这几天,砻糠雷笋也小批量上市了,笋很嫩,但价格着实有点高,市场零售价每斤38—40元,真的比大闸蟹还贵。

据了解,这抢“鲜”上市的砻糠雷笋,主要来自江西中部和浙江的天台、嵊州山区。溪口镇“雷笋大王”虞如坤告诉记者,上述地方的气温比宁波要暖和一些,这几年也在大力发展砻糠雷笋,它们的上市时间要比宁波本地雷笋提前约一个月,“因为是头道雷笋,产量少,价格贵也就不稀奇了。想尝鲜的市民不妨再等等。”

虞如坤说,本地雷笋这几天才陆续开始覆盖砻糠,估计再过20多天才会少量上市,大批量供应要等到元旦以后。“今年雨水不错,本地砻糠雷笋有望增产。”虞如坤说。

据了解,挑选冬笋讲究“一看二闻三掂量”。冬笋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小越嫩。挑冬笋要选“肚子”鼓出来、两头尖腹部圆,形态饱满且表面没有裂缝的。新鲜的冬笋有一股特有的清新气息,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分量感,说明肉质紧实水分足。

市场上销售的冬笋,带根的和切除根部的价格差不少。切了根的冬笋,水分流失快,储存期短,要尽快食用。相比较而言,本地冬笋要比外地笋更新鲜,肉质也更嫩,当然售价每斤也要贵上2元至3元。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数字海洋产业汇聚“浙”片海
  数字海洋产业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浙江,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独特海洋文化的省份,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通过“聚链而强”,进一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全力打造数字海洋产业的新高地。 一场盛会,撬动浙江数字海洋产业 今年10月底,一场以“聚链而强”为主题的数字海洋产业链合作大会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舟山召开。…
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 杭州临平底气何在?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兴起,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视听文艺样态,其以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的叙事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已发展成为展现时代风貌、传播主流价值的文化新窗口。 11月9日至11日,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召开,这也是首个聚焦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旨在共同探讨中国微短剧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此大会为载体,搭建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交易平台以及传播展示微短剧作品的重要交流推广平台。大会期间,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网络视听领域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影视企业头部网络平台负责人及小程序企业领域内青年人才约5000人次参会,分专题深入研讨行业发展问题,并开展交流合作,为微短剧产业发展赋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