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样板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布2023年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优秀案例和入围案例各10个。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等3乡镇以地综合整治解锁山区县“共富”密码、莲都区碧湖镇等4镇(乡)以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千年古镇破茧蝶变分别入选优秀案例和入围案例。
自开展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以来,丽水市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为破解土地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重要路径和重大政策机遇,立足“生态是最大的优势”,做好修复文章。以莲都、松阳、云和等3个重点项目为试点,打造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和城镇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样本工程,树立标杆、对标推进。
作为试点县之一的松阳县,试点项目共涉及3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19.52万亩,计划总投资86亿元。依托赤寿至望松12公里村道、机耕路及万亩平原耕地带,重点推进百千万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形成丽水市面积最大的“万亩方”粮田;围绕古市镇上河村千亩稻田,建成以万亩农田生产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田园生态廊道”;以“松阳水网”——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为纽带,结合滨江绿道和4A级松荫溪景区带,建成集观光休闲、运动健身、生态环保等多功能的沿江“滨水景观廊道”。
受益于全域土地整治,赤寿乡围绕“赏花经济”做文章,利用800余亩油菜花海举办田园文化节,植入花海音乐会、田野拾趣、春日留影等活动元素,吸引游客1万余人,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古市镇上河村发展“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目前已发展25亩,实现亩均年产值5万元以上、净利润3万元以上,与水稻单种相比增长5倍多;望松街道乌石下村创新“村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养殖以“联心牛”为品牌商标的高山生态黄牛。截至目前已养殖“联心牛”200余头,每头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5万元。
莲都区则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资源和文化等优势,以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整体谋划、系统治理,促进“城乡融合”“三生融合”“古今融合”,打造一幅“诗画瓯江、山水田园”的现代版“丽水山居图”。2023年前三季度,莲都区完成投资额37.99亿元,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3569.26亩,建设用地复垦461.73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1146.0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6292.7亩,垦造耕地124亩。三季度,莲都区在全省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星级评定中获评“五星”,系丽水市唯一和首次。
据悉,目前丽水计划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28个,经省政府批准实施项目20个。2023年1—8月,共完成投资65亿元,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2096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4214亩,垦造耕地1029亩,建设用地复垦489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1503亩,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00%、85%、88%、101%、91%、106%,各项指标均超时序进度完成。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首批3个试点项目为蓝本,在整治的过程中,继续用好用活“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核心功能。擦亮生态底色,形成丽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成色亮色,致力于打造具有丽水特色“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精品示范工程,并在整治的过程中,谋划共富单元,为全省乃至全国输出丽水经验。(涂夏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数字海洋产业汇聚“浙”片海
- 数字海洋产业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浙江,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独特海洋文化的省份,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通过“聚链而强”,进一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全力打造数字海洋产业的新高地。 一场盛会,撬动浙江数字海洋产业 今年10月底,一场以“聚链而强”为主题的数字海洋产业链合作大会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舟山召开。…
- 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 杭州临平底气何在?
-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兴起,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视听文艺样态,其以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的叙事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已发展成为展现时代风貌、传播主流价值的文化新窗口。 11月9日至11日,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召开,这也是首个聚焦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旨在共同探讨中国微短剧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此大会为载体,搭建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交易平台以及传播展示微短剧作品的重要交流推广平台。大会期间,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网络视听领域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影视企业头部网络平台负责人及小程序企业领域内青年人才约5000人次参会,分专题深入研讨行业发展问题,并开展交流合作,为微短剧产业发展赋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