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探索“五全工作法”,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硕果累累

2023年11月21日09:1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董志雯)2020年9月,杨浦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建设范围覆盖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涵盖了杨浦60%以上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43处,优秀历史建筑19处。其中各类工业遗产最为突出,呈现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赋予了杨浦城市水岸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神韵。

面对文物保护利用之问、城区发展之问、人民城市建设之问,三年来,杨浦深度融入上海“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契机,探索了“五全工作法”(全方面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参与)的创建路径,科学实施区域文物资源、工业遗产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创新升级、文旅融合发展协同互进,以示范区创建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经济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奋力绘就杨浦滨江最美新图景,文物保护利用新篇章。

从保护利用文物建筑,到保留更新工业遗产,杨浦尊重原有环境的肌理和历史印记,将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作为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落实整体性保护,对2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产全面厘清底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集中力量做好滨江中北段发展规划。

随着城区功能转型和滨水空间更新,原位于示范区中的大部分工厂、车间等基本已停产或搬迁,部分老工厂、老车间原来历史档案面临着保存不当、损毁的潜在危险。评估工业遗产档案资料安全现状,开展上海船厂等12处重要工业遗产档案资料抢救工作,已完成英商怡和啤酒厂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对杨树浦煤气厂等6处采取预防性保护,完成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

遵循“历史感、智慧型、生活化、生态性”的规划理念,在“以用促保”中拓展文物活化利用的深度广度,打造一批兼具烟火味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活力源和国际范的多元创新空间,让可见的历史痕迹和充满现代活力的气息在这里共生并存,让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通过工业遗产大规模的保护利用,持续提升杨浦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的调性底蕴,为产业导入提供大量各具特色的总部办公空间载体。目前杨浦滨江已经集聚美团、抖音、B站、中交、中节能等国内外知名头部企业,吸引投资总额超千亿元。同时,对工业遗产精心设计巧利用,筑巢引凤让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悦远来,到2026年,杨浦滨江南段将有270万方商办体量投入使用,27万创新创业人才将汇聚于此。

百年船坞拥抱百年古船,市区聚力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落户示范区核心区域,未来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全球一流水下考古的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这一重磅级博物馆已于2023年11月7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一站式了解世界技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黄浦码头旧址创设“初心启航”展厅,实现打卡“初心启航地”半开放式展陈、“上海港码头号子”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一站式体验。沪江大学刘湛恩烈士故居辟建红色文化主题馆,讲好百年学府的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祥泰木行旧址华丽转变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已迎来60万名观众,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宣传展示人民城市理念与实践的重要窗口;利用电站辅机厂、浚浦局职员俱乐部旧址等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建成9处党群服务驿站,不断拓展红色文化阵地。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更优的供给服务人民,激活各类要素资源赋能,努力走出具有杨浦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之路,不断彰显人民城市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聚力从实践经验到政策机制的探索,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1+n”政策体系,制定《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形成等9项配套文件,盘活工业遗产资源,着力破解瓶颈难题,在深化工业遗产甄别评估技术路径、探索分类运营管理等方面落地细化规范,系统提升工业遗产集成连片保护利用能级水平。

立足沿江开放空间,重磅赛事、国际大展、城市空间艺术季、全球品牌发布会等高品质活动纷至沓来。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策略,以最小干预、最大程度保留保护为原则,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成片风貌区域的低碳发展体系。

深入探索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可持续的文物工作治理模式,以组织引领、资源驱动、创新助力,真正形成人人都是文物工作保护者、参与者、协力者和共享者的生动局面。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更多社会资源赋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与“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等创建聚力增能,以工业遗产为特质,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建设开放、创新和包容的无障碍环境,构建全龄友好、平等融合、人人共享的城市滨水空间,感受人民城市的温暖表情。

聘请15位文物领域领军人才组建示范区建设顾问委员会,与复旦大学文博系、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治理(国际)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签约共建,开展专家论证和咨询,引入高校毕业作品设计合作,加速与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对接,推进智力资源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

组建滨江治理联合会,制定工业遗产保护自治公约,让工业遗产保护成为社会的共同行动和愿景;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站,深化文物工作共建共治“朋友圈”等等,共同营造敬畏历史、珍爱文物、传承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杨浦将立足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在国家文物工作战略部署、上海新一轮发展机遇、重大文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动示范区更高水平建设,持续深化创建机制、推动成果运用、鼓励人才创新,以项目化、多渠道的参与性,激发在地居民对城市文化再生的发展认同,不断提升“生活秀带”建设能级,充分展示人民城市与现代治理双目标、理论与实践双引领、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双创新的典范样本,对标国际,为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贡献上海实践、杨浦样本,向世界更好讲述中国故事,呈现上海精神。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数字海洋产业汇聚“浙”片海
  数字海洋产业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浙江,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独特海洋文化的省份,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通过“聚链而强”,进一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全力打造数字海洋产业的新高地。 一场盛会,撬动浙江数字海洋产业 今年10月底,一场以“聚链而强”为主题的数字海洋产业链合作大会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舟山召开。…
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 杭州临平底气何在?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兴起,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视听文艺样态,其以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的叙事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已发展成为展现时代风貌、传播主流价值的文化新窗口。 11月9日至11日,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召开,这也是首个聚焦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旨在共同探讨中国微短剧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此大会为载体,搭建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交易平台以及传播展示微短剧作品的重要交流推广平台。大会期间,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网络视听领域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影视企业头部网络平台负责人及小程序企业领域内青年人才约5000人次参会,分专题深入研讨行业发展问题,并开展交流合作,为微短剧产业发展赋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