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宁波海曙探索完善秸秆利用体系
2023年12月03日09:31 | 来源:宁波日报

暮秋时节,走进稻田间,满眼皆是秋粮采收后留下的秸秆。丰收过后,伴随着“禁烧令”,秸秆何去何从?
宁波海曙区洞桥镇种粮大户吕立平种了800多亩晚稻。他告诉记者,从10月开始,合作社的3台打捆机就将自家及邻居家稻田中的秸秆打捆成一个个“草面包”。
“打捆好的秸秆,会出售给周边的竹园用于覆盖雷笋,或出售给养牛场做饲料、给养鸭养鹅场做垫料。”他说。
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农技专家董作珍介绍,近3年来,海曙区在辖区培养了9家秸秆打捆经营主体,目前已拥有20台打捆机,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给予打捆经营主体每亩75元的补助。自10月以来,已完成1.3万余亩的秸秆打捆回收,至打捆季结束,秸秆离田率预计达到20%。
专家介绍,相较于传统的秸秆焚烧,秸秆打捆离田,既环保又能帮助农户增收,还能降低后茬作物的病虫害风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探索完善秸秆收、储、运、销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该区计划建设7个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解决秸秆离田利用过程中的收集和储存等难题,带动全区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提升秸秆离田利用率。
据悉,2024年,海曙区将启用横街镇、集士港镇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培养一批致力于秸秆收、储、运工作的经纪人。
(责编:孙鹏、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激发创新动力 浙江农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送上“大礼包”
- 如何扶持和培育出一批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日前,在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2023年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对接会(浙江大学校友企业专场)成功举办。浙江省经信厅、浙江农行、浙大校友会共同聚力,开出了一剂“良方”。 此次对接会以“打造金融生态 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开展政府服务赋能、发展研究赋能、技术创新赋能、农行惠企赋能、融资发展赋能、上市培育赋能等现场活动,对浙大系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靶向生态赋能,进一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促进浙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