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行进中国”调研行

创新浙江|坐办公室的“老司机”

人民网“行进中国”浙江调研采访团
2024年05月25日09:21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直行、拐弯、停靠、避让……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能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内平稳行驶、自由穿梭,驾驶舱内空无一人。

一公里之外,王启明在办公室里,通过远程驾驶舱的电脑屏幕监控着这些智能集卡的一举一动。

“我的工作就是给无人驾驶的智能集卡当老师,把车辆训练到更符合港区需要的模式。”

90后王启明是一名拥有10年驾龄的集卡司机。2019年,梅山港区启动智能集卡项目建设,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成为了港区首批智能集卡安全员。

5月22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远程驾驶舱,集卡司机王启明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5月22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远程驾驶舱,集卡司机王启明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当时,领导让我去试一下,然后接触了下来,发现这个东西挺先进的。”

智能集卡最开始调试、测试,效率并不高,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岗位的作业。怎么保证安全、提高效率?这就需要“老司机”用驾驶经验、标准规范,持续对智能集卡“培训”。

2022年6月,智能集卡项目正式开始无人化作业。

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之一,梅山港区2022年度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突破700万、800万标箱,2023年突破900万标箱。在作业量更大、更繁忙的开放环境下,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集卡与人工集卡混行作业,并不简单。

5月22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能集卡正在作业。人民网 章勇涛摄

5月22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能集卡正在作业。人民网 章勇涛摄

如何明确路权、制定无人驾驶的通行规则?

“在我们港区,直行车辆要给转弯车辆让行。”王启明说。

2021年,梅山港区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交通规则和自动驾驶试验区的建设方案。

参与制定通行规则的王启明,提出了“直行让转弯”的初步建议,最终被吸收落地为“纵路上的直行车辆要给转弯进箱区车辆让行”。

“因为转弯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按普通道路的规则可能会造成车辆积压排队,影响港区整体作业秩序和效率。”他说。

“老司机”的经验再次发挥了大作用。

经过4年多的建设,如今梅山港区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有更多像王启明这样的“老司机”升级为智能集卡安全员。

“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环境改善了、安全性大幅提升了。”坐在远程驾驶舱,王启明同时远程支持12台智能集卡实时作业。

“谁能想到,集卡司机也能坐办公室了?”(章斐然、戴谦、王震、葛泰佚、方彭依梦、章勇涛、陈陆洵)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