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解析“工业生态”密码

丽水缙云:打造企业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

2024年07月03日09:56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作为丽水“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中具有澎湃活力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缙云全力主攻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锚定“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一以贯之抓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2023年,缙云规上工业总产值421.6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1.7亿元,实现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浙江大工匠”以及企业上市、50亿级制造业项目招引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破零”。

给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缙云与大多数山区县一样,曾经也是“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如今,缙云工业发展全面起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链不长、链不新、链不强”等问题,同时叠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突破发展承压较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22年5月,缙云县委提出要加快从传统思维抓“生态工业”向系统打造“工业生态”跃迁,以思想的转变,引领行动的方向。

什么是“工业生态”?“工业生态”核心要义就是要跳出“就工业论工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零敲碎打模式,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信息链、价值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等多链融合,使多种环境、多种生态统一并服务于工业的系统生态。

缙云县主要负责人形象地将一流“工业生态”比喻成“热带雨林”——一家家企业犹如一颗颗“种子”,用好政策东风,注入金融活水,培肥市场土壤,点亮法治阳光,涵养“亲”“清”空气,这些“种子”定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变成参天大树,进而蔚然成林。

具体落地层面,缙云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系统打造一流“工业生态”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决定》,建立了工业空间拓展、产业集群打造、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创新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等“五大机制”,从平台、人才、科技、金融、产业链配套等全方位赋能工业发展,着力培育主攻生态工业的整体氛围和优质环境。

缙云在此前推出的企业诉求“135”限时办结基础上,创新实施“营商台账”兜底服务机制,建立了一套对企业反映的非标准化“疑难杂症”问题的标准化解决模式,设立“营商工作室”并选派289人组建助企服务员队伍“一对一”帮扶企业,让不轻易对企业说“不”成为一种制度。

截至目前,该县“营商台账”累计记录涉企问题1568项,办结1395项,办结率达88.9%,涉企诉求平均办理时限从11天降低至2天,办理速度提升81.8%,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市一品”特色项目,并且在丽水全市推广。

不仅如此,缙云还从企业关心的小切口入手,实施了一批“微改革”项目,包括人才安居工程、涉公合同“一类事”服务、涉企公务活动备案制度等,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从“缙云制造”到“缙云智造”

2024年4月,缙云28家企业亮相第135届广交会,各家龙头企业纷纷向全球客商展示自家最新“代表作”,硬核的“缙云智造”吸引了世界各国采购商的目光,现场达成意向成交额约650万美元。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正迎来全新变革,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产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思维模式的变革。这些新变革,可以快速造就新兴行业,也对企业家和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缙云现有的2500余家工业企业来说,如何护住底板、拓宽底盘成为重中之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新兴产业为方向,缙云正不断换挡提速加快发展,“小县大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

如今,缙云连续2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创新鼎”,并3次夺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走在浙江山区26县前列。

为何这个缺乏高能级研发机构、高校资源和大型央国企的山区县能有如此佳绩?缙云在浙江省率先推出了“创新论英雄”改革,建立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标准的企业评价、激励体系,企业创新活力有效增强,R&D经费年均增长30%以上,创新主体数从“五年翻番”跃至“两年翻番”。

同时,该县不断完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持续鼓励引导企业攀高向“新”,加快R&D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先立后破”,实施科技赋能机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着眼山区创新要素集聚难题,缙云依托建设中心城区、丽缙高新区、丽水高新区3个科创平台,布局上海、杭州、深圳3个科创飞地,形成县内、县外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队伍力量日益壮大,县域创新指数连续4年居山区26县前三,“缙云智造”的名片愈发闪亮。

当前,缙云正主动对标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主抓手,按照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四大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实现智能家居和智能短途交通产业链破百亿元。同时抢抓风口,前瞻布局氢能储能、车规级智能感知、泛半导体新材料、低空卫星新基建等新兴产业链。(胡建金、陈安、麻萌楠、汪峰立)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