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余姚:“00后”高校考古人马廊厦探文明

韩宇雯
2024年08月09日11:43 | 来源:余姚新闻网
小字号

8月5日,正值中伏,骄阳似火。

从浙江余姚城区出发,驱车近40分钟后,位于朗霞街道熊家街村的马廊厦遗址真容初露。明晃晃的阳光直射大地,在成畦连片的稻田间,一个个探方、一条条探沟格外显眼。

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2024年4月6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马廊厦遗址正式展开考古发掘。暑假期间,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一群来自不同高校的“00后”考古“萌新”以马廊厦之名汇聚在余姚,共同追寻历史、解码文明。

从高校课堂到田间地头

吴若瑄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研一学生。6月30日到余姚,7月1日马不停蹄地投入考古发掘,如今,这名来自山西晋城的23岁女孩已在马廊厦遗址驻扎了一个多月。除了调查发掘、遗迹辨识、资料整理外,吴若瑄还承担起管理职责,负责制定每周计划、和当地村民沟通等工作。

此次有机会走进马廊厦,吴若瑄说要感谢自己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王晓琨。“人大考古文博系和宁波结缘已经有好几个年头,我们希望通过市校合作,进一步完善考古文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也为当地文化遗址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王晓琨介绍,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以来,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大学等9所高校的36名学生前来马廊厦遗址开展考古实践。

考古学是一门经验学科,田野考古是其基础,更是灵魂,这从《田野考古》这门课程占了人大考古文博系12个学分就可见一斑。“当然,田野考古也是一道分水岭,有的学生在实践后彻底爱上了这一行,也有人因为艰苦恶劣的条件打了退堂鼓。”王晓琨说。

这一天,吴若瑄和伙伴们的任务之一是为其中一个探方绘制地层剖面图。“热!但再热,也要下地!”上午9点多,气温蹿至38℃,在这个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探方内,吴若瑄熟练地拿出钢卷尺、手铲、米格纸等工具,拉水平基线、测量并等比例换算、绘制后再仔细校对……尽管有防晒衣、遮阳帽等装备,她的脸仍被晒得通红。

这段时间,吴若瑄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之中,对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有了更具象更清晰的认识。“累和苦是考古人的常态,但我相信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吴若瑄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亲眼看到分明的地层,亲手触摸到千年前的器物,历史就这样一点一点呈现,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和幸福。”

赤峰学院考古系大一学生秦添阳和吴若瑄有着同样的感受,“风吹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除了辛苦,考古还要耐得住寂寞。”上午10点,秦添阳从户外“转战”室内,开始制作拓片,记录陶片纹饰。一起工作的,还有华侨大学研一学生朱雅萱、大一学生文粤寒。两人一个学古建筑,一个学城乡规划,他们希望通过这段跨学科学习经历,提升学术水平,丰富职业背景。

在余山姚水间寻根追源

除了导师王晓琨的手把手教导,吴若瑄还有一位老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博士、马廊厦遗址考古领队梅术文。“从梅老师这学到了很多。”吴若瑄说,“比如南方气候湿润,仅凭书本上写的土质、土色来区分堆积存在一定困难,梅老师教我们要用手铲一点一点刮,通过日复一日的实践形成手感。”

2019年起,梅术文先后参与了井头山遗址、施岙古稻田遗址等余姚市重要古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回望这几年在遗址工地度过的日与夜,他这样感慨:“对我们考古工作者来说,余姚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1973年,凝结先民智慧、汗水与热情的河姆渡遗址赫然出世,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此后,田螺山、傅家山等遗址一一发掘,为充实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例证。2013年,我国沿海埋葬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被发现,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向前推进至距今8000年前。2024年,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将进一步提升余姚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

史前文化是余姚市的城市“金名片”之一,四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史前遗迹,折射出文明曙光,奏响了文明先声。近年来,余姚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奋力写好强化考古发掘、强化遗迹保护、强化价值研究、强化文旅融合等文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余姚样板”。

河姆渡文化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吴若瑄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其间,她前往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井头山遗址参加研学实践,一处处璀璨夺目的史前文明遗迹,让她如痴如醉、流连忘返。“那是我第一次来余姚,就对这座城市有了好感。”吴若瑄笑着说,“这次来到马廊厦,自然多了一分亲切,善良淳朴的村民也感动着我,比如给我们做饭的阿姨,就常常带自家种的桃子过来请大家尝尝。”

梅术文介绍,目前,为期4个月的马廊厦遗址考古发掘已进入收尾阶段。叩问脚下的厚土,仰望文明的星辰,随着整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期待这片土地能带给世人又一重惊喜。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