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移动全力护航杭温高铁信号升格

2024年09月06日14:5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9月6日,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以下简称“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与温州以及沿线城市迈入“省域1小时交通圈”。

为确保乘客在旅途中能够享受到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浙江移动集中优势资源投入高铁5G专网建设,确立了以“专网专用”为核心理念,沿高铁线路布局660个基站,圆满完成杭温高铁移动信号覆盖,让乘客出行时移动信号更加畅快无忧。

沿高铁线路建设通讯网络基站。浙江移动供图

沿高铁线路建设通讯网络基站。浙江移动供图

“高铁基站和普通基站的建设不同,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浙江移动网络工作人员周红刚表示,高铁要穿山越岭,有隧道、有高架桥,在基站选址上,为了实现信号的均衡和无缝覆盖,要分不同的场景进行选择。

“另外,基站离铁路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距离太远了信号覆盖弱,加上车体本身的损耗,无法满足手机信号强度的要求;距离太近了,会出现‘塔下黑’现象,反而信号覆盖不好。”周红刚说。

此外,在高铁建设和试运营期间进行基站建设,需要考虑传输光缆、电力、高铁建设进度等各个因素,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高铁试运营的影响。因此,施工的时间窗口大多都在没有高铁运行的时候,基本是在凌晨的时间段,这要求网络施工人员们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在隧道内铺设信号电缆。浙江移动供图

在隧道内铺设信号电缆。浙江移动供图

据悉,杭温高铁的全线路隧道占比超60%,浙江移动前期从漏缆选型、信源布放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网络优化工作。那么,隧道中又是如何保证信号覆盖的?

杭温高铁场景中面临穿损大、车速快、用户密度高、山体阻挡严重等挑战,仅就杭温高铁温州段来说,全长66.7公里,共有21座隧道、30座桥梁,桥梁隧道占比高达94.5%,意味着大部分基站需要建设在桥梁附近和隧道口,而非传统的地面建设,对基站的选址、安装和维护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浙江移动灵活运用壁挂“漏缆”的方式解决长隧道信号覆盖问题。这种电缆在金属屏蔽层的外导体上周期性地开有一定形状的槽孔,相当于连续发射无线信号的小天线。“漏缆”一般铺设于高于轨面2.1米和2.6米的洞壁上,刚好与飞驰的高铁车窗上下沿对齐,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有效地发射出去再接收进来。

温州移动永嘉分公司网络工作人员李锡山表示:“我们针对温州山多、隧道多的环境特性以及高铁线路穿越不同的地形地貌,铺设‘漏缆’等专用设备,在各隧道口建设了167个5G基站,有效解决了包括山区、溪流等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信号覆盖难题,显著提升了4/5G网络的连续覆盖能力,确保高铁沿线及隧道内的高速、稳定通信服务。”

调试高铁车站信号覆盖。浙江移动供图

调试高铁车站信号覆盖。浙江移动供图

要想手机通话不掉线、上网不卡顿,除了保证信号覆盖外,还需解决不同基站信号间频繁切换的问题。

“为此,我们采用了两项技术。”浙江移动网络优化工程师阮盛臻介绍,首先,公司通过创新采用高铁数字孪生技术,引入新型高性能设备和天线,打造5G专网,实现高铁沿线的基站就只为高铁上的乘客服务,不与其他基站进行信号切换;其次,采取小区合并技术,将高铁沿线的基站合并起来,大大减少信号接收的切换次数,确保旅客在旅途中能够享受到稳定连续的网络服务。

温州北站总建筑面积57443平方米,可容纳旅客2500人,是典型的高密度高流量重点场景。为保障用户容量需求及速率感知,温州移动在温州北站以合并组合方案实现站场信号的立体式覆盖,进行了全面的信号强度测试,通过模拟高铁高速运行的场景,不断优化调整信号覆盖方案,力求为乘客提供稳定、流畅、高质量的通信体验。

此外,浙江移动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控和维护机制,对杭温高铁的移动网络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维护。一旦发现任何信号异常或网络故障,技术人员将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乘客的通讯需求得到及时满足。(陈珊、翁嫣嫣、周红刚)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