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00名西安学子欲来嘉就业
嘉兴引才“专列”满载而归
这几天,陈平的手机微信一直响个不停。
“3天时间里我们参加了4场招聘会,收到简历200多份,其中80%是硕士,这对我们初创型企业来说,实在是非常惊喜。”作为浙江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平很庆幸报名了“青睐嘉兴 聚才强企”——2024年百场产业链招聘“西安行”活动,让企业首场招聘实现“开门红”。
10月15日到17日,嘉兴80多家企事业单位在西安多所高校共开展5场招聘活动,对接求职者超6000人次,有近1600名求职者现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最看重的是什么?
或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对于王超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今年30岁的王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生,虽然是西安本地人,但是他目标明确地参加了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生洽谈会,“我的研究方向是电子科学技术,经过仔细比对,发现企业的岗位跟我非常契合,这次也只投了这一家企业,希望可以得到好结果。”
正如王超所言,该公司以电子材料为核心,注重电子材料与专用装备的协同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并在全球高端磁性材料、蓝宝石晶体和压电晶体材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这,只是嘉兴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嘉兴大力培育以光伏、新材料等为主的“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2024年以来,南湖区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海盐县金属切削工具产业集群、海宁市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产业集群、嘉善县光电子器件产业集群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人才的“蓄水池”不断扩大。
除了行业前景之外,区位优势、工资待遇也是毕业生们所看重的。
龚民是西安工业大学研三学生,老家在安徽芜湖,此前,他也曾想过留在西安就业,但最近他更想去长三角工作。“我学的是机械专业,之前找了几份工作,但工资待遇不是很高,招聘会上了解了一下,还是嘉兴的薪资具有竞争力。”招聘现场,龚民接触了5家嘉兴企业,一家海盐企业给出了超15万元的年薪。
陕西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小宋一心想去浙江发展,“我父母长期在杭州工作,希望我毕业之后也去浙江发展,刚刚面试了一家海宁企业,给我开了一万元的月薪,还有完善的五险一金。”小宋同学坦言,如果在海宁就业,平日里可以经常去杭州与父母相聚。
高薪资的背后是企业发展的好前景,近年来,嘉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以制造业为例,嘉兴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3%,列全省第1。此外,嘉兴还有88家上市公司,居全省第3,数量超过一众万亿俱乐部城市,成为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要素。
眼下,尽管招聘活动已经结束,王超、龚民等都在等待企业的第二轮面试,但嘉兴激活人才源头的举措还在发挥着作用。
活动期间,嘉兴与西安多所高校建立人才合作站。西安工程大学是以纺织见长的高校,得益于嘉兴拥有毛衫、皮革、羽绒服等扎实产业基础,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人谢晋觉得,这给了毕业生们更多选择的机会。
“西安工程大学的专业涵盖纺织设计、制造、销售各个环节,但西安类似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与我们合作之后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让他们拥有更多逐梦的机会。”正如嘉兴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钤所言,嘉兴诚挚欢迎每一位来禾逐梦的人才,努力营造发展沃土,让各类人才都能在嘉兴找到用武之地、心安之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