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城:乡村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各地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乡村博物馆携带着乡愁记忆与文化基因出现在金华婺城,成为广袤乡野上亮丽的人文风景。
日前,浙师大设计与创意学院的30名研究生走进坐落在婺城区白龙桥镇新昌桥村的小木头雕刻艺术博物馆,面对无数木雕珍藏,他们赞叹连连,拍照记录一个个有趣的画面,用心感受手艺人一刀一刻下的工艺世界。
“不可思议!木头能雕出这么精细的作品”“村上有这样一家博物馆,真是热闹啊”……走进馆内,仿佛进入了木雕艺术的天堂。一块块平平无奇的木头,经过手艺人精雕细刻、耐心打磨后,便华丽变身为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神佛造像,一件件皆是做工精细、美轮美奂。除了集中作品展示之外,这里也是集技艺体验、文创销售于一体的非遗体验空间。
“‘小木头’的加入,让文艺资源在乡村开出美丽的花,不仅让村民有了文化休闲场所,更吸引无数游客造访。”新昌桥村党支部书记柯建康说,沿着白沙溪散步的许多游客、村民都会走进小木头雕刻艺术博物馆内看一看,这些年来,博物馆年均接待数万名游客,前不久还荣登浙江省2024年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小木头雕刻艺术博物馆的落地在美化乡村建设的同时,变身为村民生活中的“小确幸”,为村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婺城区文化软实力。
传承乡土文化、展示乡村新貌。乡村博物馆连接着历史与现代,既是凝聚乡情民心的纽带,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名片”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平台。这些年来,在不断深入推进“艺术乡建”的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每逢周末节假日,婺州窑博物馆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从古代婺州窑瓷器的“探寻古迹”、婺州窑烧制技艺、当代婺州窑作品“古今对话”到婺州窑非遗体验,在这里,游客们的目光追随着一件件精美的器物,深入了解婺州窑的发展历史,犹如经历了一次梦幻的穿越之旅,共赴一场盛大的婺窑盛宴。
揉泥、闷泥、拉坯、塑形……来自陕西的游客李雯体验了一把陶艺制作,先将泥团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再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当陶艺作品初具雏形之时,灿烂的笑容也在她脸上绽放,“婺州窑久负盛名,所以我来金华旅游特意来博物馆瞧一瞧,这里的乡村虽然没有山水,但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也是我所向往的新农村的模样。”
赴乡村看一场非遗展览,体验一门特色手工技艺……李雯的话语也是每一位为婺城乡村博物馆所惊艳的游客的心声。
近年来,婺城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围绕非遗精品项目、传统文化等,不断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一座座小而美的乡村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文化空间在乡土大地诗意“生长”,在打通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一方水土的故事娓娓道来,也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来到乡村感受别样的乡土情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余姚“撑杆” 人才“起跳”
- 回首落户浙江余姚的12年,吴景晖的心中涌出六个字:共成长、互成就。 12年前,吴景晖带着几位技术人员来到余姚市,从零起步,准备在高纯钛新材料领域大干一场。 “刚来时,除了我和几位技术人员外,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 浙江:打造人才强引擎 建设医疗新高地
- “猫毛过敏该去哪家医院?”“面对短宫颈及早产风险该如何处理?”“前列腺癌尿失禁要怎么治疗?”聚焦群众关心的常见、高发、疑难疾病,今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启动了2024年度浙江省临床创新团队项目,旨在主攻各类专病诊治,更好发挥人才对创新浙江和卫生健康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人事处(人才处)处长朱炜表示,该项目是“三支队伍”建设的重点项目,拟通过三年建设,浙江省的医院在单病种诊治上门诊手术量显著提升;预计四年内将在全省布局300个“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以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看病不出省的目标。 自浙江“新春第一会”召开以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在加强卫生人才计划、人才项目改革探索、突出标准制定和项目落地方面成效显著。…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