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农民唱主角,乡村增活力

“村字头”文化,越来越有看头

人民日报记者 常钦、郁静娴
2024年12月04日08: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舞台灯光下,来自甘肃的农民诗人裴爱民吟诵着自己写给村庄的诗,来自青海的农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头祝酒歌》,来自河北滦平花楼沟村的村民讲述他们拍摄金山岭长城的故事……

  近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上,一批农民唱主角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的活力涌动。

  村歌、村晚、“村越”、“村BA”、村超……一段时间以来,“村字头”文体活动持续火热,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等蓬勃生长,受到广泛关注。村潮涌动生华彩,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国文联等组织开展“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把活动办在村里、把资源引入村里、把消费留在村里,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唱起来

  把活动办在村里

  “我先来一段!风光惹人醉,田园吐芬芳,幸福新农人,把美好生活开创……”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天元村的文化礼堂内,20多名村民正在练习村歌《美好的日子唱着过》。“从音乐、台词到服装、道具,都是村里人自己创作编排的。”作品主创成员、村民王玉珍说。

  天元村所在的慈溪是中国曲艺之乡,拥有小锣书、宁波走书、莲花落等10多个地方曲种。村民们自发组建了文艺队,队员近60人,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才3岁。

  乡亲们的创作内容丰富,有的将地方曲调《马灯调》结合快板说唱,讲述文明新风尚;有的把日常情景改编成轻松诙谐的小品、情景剧……“一些小摩擦、小纠纷,搬上舞台后,大家笑一笑,无形中化解了。”村民陆央平说。天元村党委书记钱海明说,天元村早年由两个村庄合并而成,文艺活动让村民间增进了沟通。目前,天元村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8届。

  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的民歌汇,吸引上万名群众;在四川宜宾、山西长治等地举办的“和美乡村”健康跑,吸引300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加;在安徽池州举办的农民诗会,吸引农民诗人代表、朗诵家和当地群众上千人……“村字头”文体活动像一扇窗口,让更多乡村风土人情被看见、被发掘。

  美起来

  把资源引入村里

  民间文艺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11月24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活动现场,来自上海的嘉宾王彦之讲了“一个村子和一群人”的故事。

  大南坡村位于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2019年12月,修武县委、县政府以“美学经济”为抓手,邀请各地的乡建、设计、美学专家为大南坡村发展建设出谋划策,王彦之所在的工作室也参与其中。

  用改造代替新建,村里遗留下来的3000余平方米老建筑,打开美学设计的想象空间——乡土文化展览、“书店+美学生活”、地方物产杂货铺等多业态模式,点亮了古朴乡村空间。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左靖介绍,5年来,大南坡村的人、物、事、景有了可见的变化,今年4月还获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以前,这里虽然山多水多,但大多是穷乡僻壤。如今艺术让乡村更美,我们的乡村生活也可以美美的。”大南坡村村民赵耘说。

  不只是大南坡村。仅以河南省为例,洛宁县花树凹村变身“陶艺村”,禹州市槐树湾村变成充满活力的“创客村”……“不少学者、艺术家入驻乡村,带动了陶艺村、绘画村、风筝村、乐器村、写生村等文化村庄发展。”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认为,艺术赋能文化产业特色村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艺术赋能乡村文旅,让乡土文化“出圈”。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表示,各地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多元价值。下一步可以通过设立乡村美育工作站、大家书房、文化大院等方式,组织文艺家、高校师生等进行田野采风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推出更多“出圈”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更多文化特色乡村。

  旺起来

  把消费留在村里

  从土房窑洞到砖瓦四合院,从牛驮车拉到汽车飞驰在乡间公路上……长达140米的剪纸长卷《农民纪事图》上,包罗几十种场景、2080个人物形象,浓缩乡村变迁。

  展演季活动现场展出的这幅作品,出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纪事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农民剪纸艺术家赵美玲之手。赵美玲的孙女崔靖涵脸上洋溢着自豪:“从奶奶、父亲到我,我家从事剪纸已有50余年。”

  折叠、画稿、染色、剪纸……在达拉特旗东海心村的剪纸艺术创作合作社,附近村庄的妇女们学起了剪纸手艺,通过公益品牌“妈妈制造”提供订单,合作社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作品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乡村非遗走向广阔天地。在文旅部门支持下,东海心村依托非遗剪纸,发展起了研学观光等新业态。目前,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赵大剪剪纸文化大院已建成营业,展厅里500多幅原创作品赏心悦目,剪纸博物馆、牧家乐餐厅、乡村民宿吸引游客前来。

  “农业遗产、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承载着乡愁乡情。”唐珂介绍,据统计,乡村是我国绝大多数非遗的起源地,非遗项目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珍贵资源。近年来,加强挖掘保护,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正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舞台为农民而建,农民是主角、主演、主力。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杨东霞表示,“村字头”文体活动既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素养,又在寓教于乐中弘扬新乡村新风尚、展现新农民新风貌,更好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周楠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4日 10 版)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