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设在研究院里的委员工作室

金华武义着力构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2024年12月06日09:5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连日来,在浙江某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来自金华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八人团队正忙着给新开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做调试,设备使用后预计可提升产能20%以上。“能够获得这些智力支持,多亏了委员工作室的帮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马靖笑着说。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保温杯的上市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极大。2023年,公司找到武义政协科技科协界的智能制造委员工作室,依托工作室人脉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聘了10名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技术研发,然而不到一年,他们都辞职了。“我们开的工资不算低,但还是留不住人。”马靖有些无奈。

“企业留不住年轻研发人员,实验室的成果又很难惠及企业,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委员工作室的政协委员、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敬辉说。她通过走访企业和询问毕业生后得知,这些年轻人离职的原因是不太适应工厂氛围,感觉自身融入度低,“对于有研发志向的人才,企业应该换种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2024年,杨敬辉以研究院为依托,通过招募、调配等方式建立了若干由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组成的项目组,服务本土企业。项目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技术研发,设计阶段一般在研究院里完成,设备组装、测试则放在企业进行,必要时吃住在车间,人跟着设备走。“团队成员都是差不多年纪的人,很容易融入,而且也能发挥自身专长。”毕业不久的上海二工大机械专业学生余飞鸿几经考虑,最后选择了留在武义,研究院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已有40多人。

“以前院企之间的合作多是大规模的技术服务,现在这样的方式双方联系更密切,合作频次也更高。”马靖说,今年他们企业一口气跟研究院对接了20多个合作项目,目前已完成5个。除了该公司,还有10多家本土企业也找上了研究院,寻求新合作。

2020年以来,武义和上海二工大合作创立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办公地点位于武义科技城,核心团队成员共60人,包括院士2人、外国专家6人,博士及正高以上人员占比30%。委员工作室进驻研究院后,依托高校的资源和科技城的便利,不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地方赋能。

“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把教育资源向社会敞开,这是我身为政协委员的职责。”上海二工大教授杨敬辉自担任研究院院长以来便扎根武义。数年间,她带着科研团队和学生们跑企业,深入了解技术需求;利用晚上或周末为企业员工和民间人士提供培训,推动继续教育;打造浙江省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引导本地中小学生了解前沿科技。

以平台聚能,让人民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得以发挥。数据显示,这家委员工作室共为当地40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累计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80余项,达成合作金额超3500万元;累计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近60场,参与培训超2000人次。(李增炜)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