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秀洲:16名宣讲员齐聚一堂开启“头脑风暴”
“基层宣讲更需要接地气的方式,或者最简单的PPT,感染力很强,群众的参与度也会很高。”“要推开办公室的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出背后的感人故事。”1月16日,一场别具特色的座谈会在嘉兴市秀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秀湖客厅举行,16名宣讲员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更好开展理论宣讲工作,谈看法、说想法、出主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队伍建设的要求,落实对青年宣讲员的关心关爱工作,更好地发挥“秀雁·青年说”青年理论宣讲队伍作用,秀洲区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了这场活动,通过经验交流、思想碰撞激发“头脑风暴”,推动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提质增效。
王艳红是秀洲区公安分局的民警,2024年参加了6场宣讲比赛以及数十场公益宣讲,在交流分享时她说:“作为宣讲员要会讲故事,好故事要有好的形式和内容。”
她说,在宣讲时如果面对的对象是基层百姓,那就要善于调动各种感官,增强感染力,比如通过音频、视频、表演、舞蹈、歌唱等形式,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张妙是嘉兴国家高新区(高照街道)驻村选调生,他从“我要讲些什么”“稿子应该怎么写”“稿子记不住怎么办”等三方面进行分享。他说,要善于结合自己的身边事,学习和参阅相关事情的主流媒体的报道,摘取其中的精华,并适时地插入细节描写,用具体生动的例子获得大家的认可。
丁建飞是嘉兴秀湖实验学校(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学校)副校长,具有多年的宣讲经验。她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打造了金牌宣讲课程《绝非偶然》《绝非偶然2.0》,长期在基层一线进行宣讲,并获评浙江省社科普及创新项目。她说,宣讲时首先文字要精练、架构要精致、逻辑要严密;其次,要以“小切口”说明“大道理”,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最后,引用的案例最好是身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最接地气,也更能引起听众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
一段段发言,真诚朴实、温暖感人。近年来,秀洲宣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街边闹市小讲台”基层宣讲阵地,从城市社区延伸到乡镇农村,从机关单位延伸到企业学校,宣讲员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内容。其中,“秀雁·青年说”线上宣讲专区吸引了近15.5万名听众在线收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8090’和‘00后’理论宣讲是浙江理论传播的一张金名片,青年理论宣讲团要充分发挥青年宣讲员独特的优势和活力,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依托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宣讲,通过切‘热点’、抖‘包袱’、爆金句,让党的创新理论贴着青年传播,更好地提高宣讲的传播力。”秀洲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洲将从选拔人才、加强培训、创新形式、创作优质稿件、扩大成果转化、健全工作体系、构建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等方面持续努力,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再上新台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