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铁+”规划编制 护航中小民营企业成长
湖州:22条要素保障新政为发展夯基蓄能

如何助力高质量“开门红”、确保“全年红”?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是关键。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强化资源要素“集成、创新、精准”助力高质量“开门红”、确保“全年红”的若干政策》,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的机遇,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若干政策》聚焦加强建设项目落地规划支撑、加码资源要素增量投放、优化用地审查报批、加力自然资源资产精准供应、加压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和政策红线5个方面,出台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保障、迭代升级资源要素“蓄水池”、开展“重大产业、中小民营企业、乡村振兴”三大专项用地保障服务行动等22条新政。
随着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金西翼轰鸣声起。《若干政策》瞄准机遇,强化“高铁+”空间要素支撑,探索“高铁+旅游”“高铁+住宅”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构建“高铁+营商环境”的服务保障体系。同时,聚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将低空经济涉及的机场设施、空管设施、低空新基建等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先行,保障加码。近年来,湖州不断加码资源要素增量投放。《若干政策》明确,2025年,力争不少于2000亩指标纳入“蓄水池”统筹管理,重点保障“2+8”平台、八大产业链项目、中小民营企业、急需建设的重点民生和基础设施以及主城区房地产等项目;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万亩以上,确保2万亩建设用地保障项目落地;试点探索“林业标准地”改革,争取使用林地定额4000亩以上。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若干政策》从用地保障入手,实施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用地保障专项行动,全年争取1000亩专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地理信息等新质生产力中小民营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精准供应,推动发展向新向优。《若干政策》规定,在工业用地领域,全年供应工业用地占出让的土地总量比例不低于40%,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等。
此外,持续优化用地审查报批,以“跑起来”的审批速度为高质量发展增动能。2025年,将开展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服务清单。推进“多审合一、多规合一、多验合一”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和用地规划许可合并办理,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控制性单体工程,在不突破用地预审控制规模30%的情况下,可申请先行用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