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拉尼娜不太冷
一月浙江全省气温总体偏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在大众的印象中,拉尼娜现象发生年的冬季会偏冷。气候专家曾预言:受拉尼娜现象影响,2024年至2025年的冬天将会是个冷冬。近日,这一预言却被一组数据打破——2025年1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23℃,成为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份。
反常的天气现象,在浙江也有所体现。时而低温冻住了西湖和钱塘江,时而又暖得要穿起春装。比如2月12日,全省最暖的庆元,气温达到24.8℃,最冷的湖州,仅8.3℃。同一个浙江,温差如此悬殊,不禁让人疑惑:向来以冷著称的拉尼娜,今年为何一反常态?未来天气究竟是冷是暖?
回顾过往,拉尼娜现象对浙江气候影响显著,比如2008年,浙江省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1年,浙江省冬季气温同样偏低,部分山区积雪长时间不化,给当地居民生活和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但今年的情况却不同。1月,全省气温总体偏暖1.2℃,呈现出别样的温暖冬日。进入2月,天气出现反转,冷空气接连来袭,让全省总体气温偏低,安吉地区甚至出现了-7.8℃的低温,杭州最低气温达-4.6℃,创下近35年来同期新低。不过这种降温并非由拉尼娜现象主导,比如蛇年的首个寒潮,虽然背后有拉尼娜现象的“身影”,但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发生改变,影响了局地气候。
“今年的拉尼娜不仅来得晚、走得快,实力也不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记者,原本预计拉尼娜现象在2024年秋冬季出现,可是它却在2025年1月才来,延迟了几个月。国家气候中心报告显示,预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将持续到今年2月至3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往年通常长达9至12个月。
全球变暖或许是拉尼娜现象制冷作用减弱的关键因素。毛燕军表示,2000年以后,拉尼娜现象的降温效应和气候变暖相互抵消,所以冬季气温往往会时暖时冷波动较大。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更加复杂、多样。对浙江来说,拉尼娜现象发生年的冬季往往会出现偏北风异常,水汽输送条件较差,降水明显偏少。数据显示,今年1月,浙江省降水偏少80%左右。
至于今年是否是“暖冬”,还得看接下来这20天左右的气温情况。最新预报显示,未来5天,全省最高气温普遍在10℃以上,15日前后,丽水等浙南地区还将冲上20℃。天气格局也将从晴好天气转为阴雨相间,全省各地将迎来久违的雨水。
面对气温大幅变化,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业生产。对此,省农业专家早早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暖工作。“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农作物已经在逐步适应慢慢变暖的冬季,怕就怕突然升温、降温。”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冬天,全省冷热交替频繁,雨水分布不均匀,不少浙南地区的农作物容易被较高的气温“迷惑”,出现提前抽薹或现蕾开花的情况,紧接着又遇到气温骤降,为了抗寒,农作物往往会消耗很多营养和能量,苗就会长得细长不健壮。
目前,全省各地的油菜、大小麦、蚕豆、豌豆等春花植物正处于越冬后期,即将进入非常关键的抽薹期。周伟军建议,苗小的,可在雨前追施复合肥加尿素,后期根据长势少量多次再追肥一次。气温升高时,要注意做好防治病虫草害的措施,并适时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此外,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水位,保证沟渠通畅,减少烂根烂苗现象发生,促进根系稳健生长,做好精细化管理,减小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