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星空之城”
“绍兴制造”竞逐空中赛道

近日,绍兴市某航空产业龙头企业旗下子公司顺利完成了对德国一家知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公司的收购,进一步拓展丰富低空场景。
垂直起降飞行器,既可以用于载人,也可以用于载物,常被用于短途载客飞行、空中飞行游览、医疗转运以及货物运输等。“在不久的将来,‘打飞的’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补充,会像‘打的’一样便捷。”企业总裁董事长陈滨对此充满信心。
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航空航天产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科技改变日常生活,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当下,绍兴正抢滩布局这一新蓝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星空之城”。
在航空领域,绍兴市已集聚链上企业超过100家,涵盖碳纤维、锂电池、飞控系统、智能装备、无人机整机、通航运营、机场保障等多个领域,形成低空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在航天领域,绍兴市已逐渐形成以卫星通信、火箭实验、航天装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4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121亿元,销售126亿元,增速均达20%以上。
抢占新赛道,贵在早谋快动。早在2017年,绍兴市就出台《绍兴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绍兴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通航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提出要构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通用航空市场,提升空管保障能力,加快建成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2025年初,绍兴市又在浙江省率先出台《绍兴市低空新基建规划》《绍兴市低空航路航线规划》《绍兴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规划》,力争到2030年,全市低空新基建投资规模达138亿元,开辟低空航路125条,全力布局“空中赛道”。
发展要跃升,项目是支撑。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推动项目招引、建设跑出加速度。
3月27日上午,总投资20.5亿元的绍兴市越城区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不仅创下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公开招标项目的最高纪录,也是全国首个以“全域低空新基建”命名的总承包项目,是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落地”的关键一步。
对于太空的探索,绍兴也积极布局。总投资20亿元的中科宇航液体运载火箭制造项目是落户绍兴市柯桥区的首个火箭项目,也是绍兴市2025年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之一。眼下,项目桩基施工作业热火朝天。“预计4月上旬可完成桩基施工,年底前车间结顶。”柯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待成熟运行后,可实现年产12发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并构建起“产、学、研、政、金”协同的全产业链集群。
“今年,绍兴市航空航天领域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3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1%和33%。”绍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策与项目投资双重驱动,引领绍兴航空航天产业厚积薄发,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绍兴制造”更有底气竞逐新赛道。
由绍兴诸暨市政府、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约共建的浣江实验室,积极瞄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推动高层次人才与实验室引进孵化企业的密切联动。2024年年底,由一家浣江实验室孵化企业自主研发的“浣江1号”智能遥感卫星,搭乘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浣江1号”,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微纳卫星之间空中组网的智能遥感卫星。目前,浣江实验室已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9家,聚焦产业发展核心难题,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42个。
“可以说,航空航天产业是绍兴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它重塑了这座城市的产业基因,让‘绍兴制造’有了叩问苍穹的底气。”绍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