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堰焕发新的活力
丽水发布《瓯江古堰保护与发展规划》
2025年04月01日09:00 | 来源:浙江日报

日前,丽水市水利局发布《瓯江古堰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并传承“瓯江古堰”这份珍贵的水利遗产,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唐宋时期起,先民便在此流域筑堰修渠、防洪保灌,以应对旱涝不均的“天时”。历经千年风雨,瓯江古堰群仍发挥着灌溉、防洪、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至今还保留着南北朝至清代的古堰坝200余处。其中,碧湖通济堰于2014年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松阴溪古堰群为核心的松古灌区于2022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以瓯江古堰核心物项(指代表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保存现状参差不一,部分重要核心物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保护利用规划,也无法对其最大程度地活化利用。”丽水市水利局规划建设与监督处处长罗俊说,为此,丽水谋划出台《规划》作为相关指导文件,从古堰群保护修复、展示展览、参观旅游、业态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谋篇部署,确保瓯江古堰保护与发展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的保护对象聚焦全市域内瓯江主支流上仍正常发挥功能的16处代表性古堰,包括通济堰、好溪堰、白龙堰、芳溪堰等,涵盖堰体、渠系、碑刻、榜文等设施,总规划面积达11.05平方千米。
《规划》以全面保护和永续利用为目标,提出通过科学研究、法制保障、技术支撑等多元化手段,构建“一江引领,堰群联动”的空间布局。一方面重点修复堰体结构、渠系网络和历史碑刻,另一方面结合文旅融合、研学教育等新业态,开发古堰文化展览、水工技术体验、生态观光线路等内容。将瓯江古堰打造成以“水文化遗产”“水利遗产”为特色的国际知名世界灌溉工程目的地、全面展示丽水治水理念、方略和措施历史变迁的“遗产型”水利景区,实现水工程与水文化的有机融合。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