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方便买到优质廉价药(人民时评)

打开思路、积极创新,让群众买到便宜又好用的药品有办法更有空间
在浙江舟山,有一种专柜近年来广受群众欢迎,那就是单价5元以下和20元以下的“低价药专柜”。
在当地药店,1.5元的盐酸环丙沙星胶囊、2.8元的罗红霉素胶囊、3元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各种优质廉价药没被放在看不见的角落,而是摆在醒目位置,并设有标志牌。当地还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开药时优先向群众推荐价格低、药效好的产品。
目前,舟山通过引导药店、畅通采购机制等方式,不仅实现了“低价药专柜”在零售药店的全覆盖,而且确保了药品稳定供应。
优质廉价药成为药店标配,令人高兴,也给人启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常用的优质廉价药淡出市场引发担忧。舟山和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打开思路、积极创新,让群众买到便宜又好用的药品有办法更有空间。
当然,从更大范围和更长时段来看,确保优质廉价药不“断供”,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薄利多销是优质廉价药的竞争法则,实现这一点殊为不易。
药品价格,若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利润最大化就会成为压倒性的考量,优质和低价往往难以同时实现。以“有形的手”加以引导,打通从药品审批、原料生产到配送销售的链条,着力推动各个环节降本增效,保证药企和药店有一定利润空间,同时收获良好口碑,才能让优质廉价药的长期供应更有保障。
提升优质廉价药在市场上的“见面率”,是在较低的价格区间进行高质量开发,相当于在一个小户型里开展精装修。越是空间狭小,越要抓好每一个环节,以实现系统优化的目标。
在生产端,要多做政策加法,提升药企的生产积极性。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一批短缺药生产基地,以确保基本供应。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土地租金减免等措施的积极作用,也要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助力企业加快设备和技术升级,提升优质廉价药的产能。
在流通端,则要多做减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信息不对称,让药品以更低的成本抵达消费者。当前,一些企业已开始探索药品直达药店和医院的模式。不久前,四川成都举办了一场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医药生产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当面洽谈、现场签约,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更充分有效,也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我国药店、医疗机构数量庞大,用药情况复杂多变,有时难免出现局部的药品短缺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市场监测和药品储备两手抓。一方面,要以地级市或县为单位,加快建立短缺药储备库,针对供应不稳定的廉价药,及时做好调配;另一方面,不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监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廉价药供应情况,以精细管理确保有效供应。
能方便地买到优质廉价药,是广大患者的热切期盼,也是体现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推出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与服务,定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助力保障群众健康。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