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位居全省县域首位
杭州余杭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2025年一季度,杭州市余杭区生产总值991.4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域首位;增速7.5%,位居全市第一。余杭以高基数上的快增长,打了一场漂亮的经济“开局仗”。
余杭城市风光。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自2023年余杭重返“浙江经济第一区”以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连续两年保持着良好增速。持续的增长动能何在?又将把余杭带向何方?通过三组关键词,来看余杭带动全区综合实力跃迁的“密码”。
一看科创“向新力”
余杭正以科创为方向,引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飞驰向前。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余杭“置顶创新”、布局未来。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共在余杭落地3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眼下,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的模型机已进入带载调试阶段;之江实验室‘万卡千星’工程稳步推进,混合万卡建设规模已达8000卡;南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推进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47.3%。”
杭州超重力场。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春日的万亩茶园中,企业研发的“机器狗”穿梭于茶垄之间,灵活又平稳地搬运着新鲜采摘的茶叶;杭州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的校园里,企业与学校联合打造VR法语教学,虚拟感和未来感融入课堂;让“意念控制”成真的某科技企业,如今已拥有23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核心发明专利,产业化进程走在全球前列……这是余杭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这座创新之城,不仅构建了“顶天立地”的创新矩阵,也用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重塑经济发展新版图。聚焦机器人智能装备,余杭全力构建高端装备“数字+”产业链,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集聚;聚焦低空经济,打造出一系列多元化“低空+”场景,培育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在低空蓝海率先“起飞”。
一季度,余杭区还通过“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68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围绕创新驱动,对研发费用补助、高企认定奖励、区级科技项目等内容进行优化,以最优质、最高效的科技政策为创新发展增添动力,冲刺创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二看经济“韧性强”
在余杭区腹地,文一西路与新中心中轴线交汇成“黄金十字”,龙头企业矗立其间,涌动着数字时代的创新因子。今年来,余杭新增5家上市企业,全区上市企业达到38家。
“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1—2月,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增长16.1%。不少龙头企业保持较快速增长。”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业作为余杭区的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势带动作用。此外,三次产业均融合共进,一季度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7%。
“攀高峰 向未来”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季度,余杭完成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37.6%。余杭区深入推进“余商出海”行动,鼓励区内140余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全球B2B跨境贸易交易平台链接海外市场,促进传统制造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打破以往依赖传统进出口模式的制造业面临的市场难题。
同时,消费市场潜力的激活,进一步提振了信心。一季度,余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22亿元,增长8.1%;实现网络零售额555.35亿元,增速21.1%,规模全省第一。截至3月底,余杭累计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一,撬动相关领域消费增长超37亿元,持续推动消费市场回升。
三看“产城人”融合
产业动力、创新活力、生活引力,一季度的余杭,正加速“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新中心中轴线上,数字商务区(双子塔群)、智慧科创总部(九宫格)两大集群持续招引创新机构及企业入驻,人才、资本、技术交汇融合,要与居民共享一条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中轴线。
新中心中轴线城市设计效果图。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3月底,城市服务综合体已经正式开工,银泰中心也预计今年开工。未来三年,中轴线上将迎来国际体育中心、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齐齐盛放的文化矩阵。缀连其间的特色街巷也将让创新人才在工作之余享受“300米惬意生活圈”。
而良渚文化大走廊上,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领域的二期“十大工程”,将通过“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大走廊向“文化产业新高地”跃升。
余杭区范围内,项目纷纷拔节而起,交通投资、制造业投资、项目民间投资增势明显。一季度还集中推进重点工程20个,为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扎下大项目的繁茂之根。
签约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超221亿元,其中重点人才项目33个,占总签约数33%,为人才引领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6万,占常住人口近1/3。
深入落实惠企政策,强化各方面要素供给,让企业坚定扎根余杭谋发展,不断擦亮“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金名片……
这些举措和要素,让余杭正塑造一座更具活力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续写“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担当,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徐颖、谭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