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件童装的跨省之旅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2025年05月05日09:01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熨烫、挂牌、折叠、打包……眼下正值夏装上新,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千而万”童装店,廖维楼和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这批T恤是在安徽望江生产的,昨晚才到货,马上要发给客户。”

400多公里外,廖维楼家乡望江县的米瑞熊服装厂内,同样一片繁忙,“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老板汪江林和十几名缝纫工正埋头赶工:“昨天送来的布料,今晚加工完,全部送回织里。”

织里和望江,地理上虽隔八百里,心理上却是零距离,牵起两个地方的是一件小小的童装。

4月15日晚,人民网记者跟随织里开往望江的“童装专线”,一探两地跨越800里的“牵手”。

4月16日凌晨,浙江湖州织里镇,满载童装和配件的货车即将开往安徽望江县。人民网 陈陆洵摄

4月16日凌晨,浙江湖州织里镇,满载童装和配件的货车即将开往安徽望江县。人民网 陈陆洵摄

“童装专线”串两地

晚上10点,织里镇祥瑞物流园内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货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民生路78号有两个包?好嘞,马上过来。”皖龙物流公司员工陈祚群一手抓着电话,一手在纸上记下收件信息。桌子上,他的三部手机都充着电,其中两部专门用来联系客户。

“一晚上要接两三百个电话,发出去几百条语音。”好不容易撂下电话,陈祚群跟记者打趣,“生意和电话一样,热得发烫。”

电话都是织里童装店老板打来的,都是老客户,陈祚群对他们的地址门儿清。登记信息后,他转手发给收件员,叮嘱他们上门取件。

收来的货,有布料,有半成品,有拉链、纽扣、吊牌、缝线等配件,还有崭新的缝纫机。

晚上11点,屋外叉车的发动机轰鸣。陈祚群和同事麻利地将堆放在地上的货物码上车厢。

今晚,这辆九米六的红色货车将会驶向800里外的安庆望江。

“今天收了100多家的货,少说五六万件!”陈祚群的登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整整两页,“现在每天两辆车对开,旺季时要从外面调十几台车来呢。”

这批货里面有廖维楼的3000件T恤,“全部裁剪好了,配件也搭上了,今晚送回去,最迟后天就能全部完工返回织里,非常方便!”

凌晨一点,物流园逐渐恢复了安静,货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司机周飞来和汪福清为货车穿上了雨衣,然后拉开车门、钻进驾驶室,迎着夜色出发了。

目前,皖龙物流等6家物流公司专门跑望江和织里,一条条“童装专线”串联起了两地。

湖州织里镇,廖维楼的童装店内,员工正在整理童装。人民网陈陆洵摄

湖州织里镇,廖维楼的童装店内,员工正在整理童装。人民网 陈陆洵摄

生产销售“一线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白云之乡”望江初遇“童装之都”织里,就发生了“化学反应”。

“最多时,我们有10万人在织里打工。”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卓杰回忆说,那时候望江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在织里做裁缝。

2014年前后,在亲情召唤、政策吸引等因素促使下,大批在织里务工的老乡陆续返乡创业、就业。

“老乡们在外打拼多年,懂市场、会技术、有资金,他们回来了,成为家乡童装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卓杰说,目前,望江3500多家童装经营主体,九成以上由返乡老乡创办。

务工和返乡是单向流动,而今天望江和织里的交流是双向奔赴。

“织里有市场和品牌的优势,望江有人力资源和成本的优势,双方携手合作,童装产业越做越大。”湖州市吴兴区童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姚靖介绍,目前近三成织里童装在望江生产加工。

“织里管销售,望江管生产,我每月至少往返两三趟,感觉像没离开家一样。”廖维楼表示2024年销售的衣服有70%在老家生产,总量达180万件。

望江县一家电商正在直播卖服装。人民网 陈若天摄

望江县一家电商正在直播卖服装。人民网 陈若天摄

“一件童装”富百姓

第二天上午九点,廖维楼的3000件衣服分别送到了望江5家加工厂。不出一天,这批衣服将会全部完工。

米瑞熊服装厂是5家加工厂之一,老板汪江林2019年返乡办厂,“常年带动20多名老乡就业,去年产量20万件,全送到织里销售。”

望江街头,“xxx服饰公司”“xxx服装加工厂”字样的店招随处可见。“缝纫机转动的声音是望江人最熟悉的声响”。

方春燕之前在织里打工,2023年为照顾孩子返乡。“像我一样的陪读妈妈望江还有不少,孩子上学后,就来附近服装厂上班。”虽然收入不比织里,但挣钱顾家两不误,方春燕心满意足。

在望江,除了服装加工,还有一些年轻人投身童装网店。

几年前,陈超果断辞去上海的工作,回望江开起了童装网店,最多一年赚了上百万元。2024年,他又创办电商公司,带着家里人一起加入电商浪潮。

据了解,2024年,望江3100多家童装电商主体发出快递1.39亿件,销售收入达116.5亿元。

“可别小瞧了童装,它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卓杰自豪地说,目前望江有近10万名童装行业从业者,他们依靠童装增收致富,也助力家乡一跃成为安徽纺织服装第一县。

4月16日晚10点,皖龙物流的员工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收货。廖维楼的3000件T恤全部完工,顺利装车。

3个多小时后,那辆红色货车载着满满一车成衣,驶出望江,驶向织里。不过两三天,这批童装在织里包装后,将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常国水、高飞跃、程欣、陈若天、高峰)

(责编:王丽玮、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