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武义摆出“插花”摊位:留住烟火气 飘出文明香

人民网记者 张帆
2025年05月22日08:2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每天中午11点多,位于浙江省武义县经济开发区的荷花路便渐渐热闹起来。商户们驾驶着餐车来到这里,摊位沿路边一字排开。饭点到了,附近企业的工人围了过来,锅中升腾的热气和工人们的说话声营造出满满的烟火气。

这是“插花”摊位管理模式带来的改变。2024年以来,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无序、零散的流动摊点以随批随摆形式分类“插”入城市大街小巷,打造了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实现了城市“烟火气”与“文明风”的有机统一。

营有定所,摆摊更安心

龚辉在荷花路摆摊已有5个多月,因手艺不错,颇受附近的人们青睐,每天都能卖出100多份炒饭。在过去,龚辉摆摊卖炒饭免不了为了逃避执法人员“东躲西藏”。

武义县经济开发区内企业众多,用餐需求大,嗅到商机的摊主们便在附近的道路上随意摆摊,虽然解决了企业员工们的用餐需求,但也造成了无序经营的乱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仅因摊主们占道经营问题就收到群众投诉举报超过80件。

为破解这一难题,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在企业密集、流动人口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划出固定的区域,在用餐高峰时段设立定时定点疏导摊位,这便是“插花”摊位模式中的潮汐型摊位。

潮汐型摊位破解工业园区用餐难题。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潮汐型摊位破解工业园区用餐难题。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把城市路段当成一个个‘花盆’,流动的摊位好似一朵朵鲜花,所以我们给它命名‘插花’摊位。”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朱方炜表示,对摊位的管理,“插花”就是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

现在有了固定摊位,龚辉摆得安心,看到执法人员也都笑脸相迎。在这一新模式下,摊主们还成立了自治小组,由商贩们推选代表,共同制定并遵守自治管理办法。小组不仅负责日常摊位的管理和维护,还定期开展自查自检,确保经营规范有序。

“现在的摊位干净整洁,客人们用餐环境好,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龚辉说。

从“随意流动”到“营有定所”,从“无人监管”到“有序经营”,潮汐型摊位的设置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流动摊主和工人的获得感。据统计,潮汐型摊位已辐射武义县经济开发区、部分乡镇34条街路1300多家企业,容纳摊位400余个,解决周边近6万名企业员工就餐问题,周边市容问题投诉率同比下降50%。

目前,包括潮汐型摊位在内,武义县创新推出“便民型、创业型、快闪型、潮汐型、夜市型、社区型”等6类“插花”摊位,各具特色。

“执法温度”助力“美丽经济”

4月底,武义城区多出了几处别样的景致。桃溪镇种植的首批芍药鲜花摆在了“插花”摊位上,扫码自取的无人花架与城市景观形成了一幅精妙的构图。

4月中旬,桃溪镇民丰村63亩芍药花海进入盛花期。如何让这些竞相绽放的花朵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点缀在县城各处的“插花”摊位无疑是重要的销售渠道。

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桃溪镇政府一拍即合,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双向奔赴”。通过扫码自取、无人售卖“让芍药自己推荐自己”的创意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以“信任消费”拉满互动体验。

同时,各单位年轻干部通过朋友圈自发组织文案,邀请想要购买鲜花的市民进入赏花群,这样不仅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花,还能邀请朋友们到种植基地欣赏绽放的芍药,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双向奔赴”。据统计,仅用3天,“插花”摊位就累计售卖鲜切花1万余枝。

桃溪镇种植的首批芍药鲜花摆在了“插花”摊位上。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桃溪镇种植的首批芍药摆在了“插花”摊位上。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我们打造‘插花’摊位就是想让大家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芍药花自带的‘推荐二维码’不仅便民,更传递了信任。”朱方炜表示,党建联建让原本带有温度的“插花”摊位升级为助农平台,也让执法服务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未来会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乡镇。

“一个摊位就是一个营生。”武义还将“插花”摊位有序引入住宅区,利用小区闲置空间,为小区居民提供水果、早餐、家电维修等多样化服务,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

“插花”摊位巧解城市管理难题,实现了秩序与民生的双赢。截至目前,武义全县提供了“插花”摊位5万余摊次,带动就业创业4000余人次。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城市肌理中——通过店铺与摊位的“品类错位”,客流量与销售额明显提升;对摊位进行统一布点、统一设计、统一纳管,推动了高品质精致县城打造;利用闲置空间开发的“金角银边”,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新载体。

据了解,未来,武义将继续深化“插花”摊位管理模式内涵,积极探索线上寻摊、智能导引等数字化服务创新,让流动摊在规范经营的同时,既保留城市烟火气息,更彰显现代文明风范。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