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2025年首个省级洪水预警发布,梅雨持续须警惕次生灾害

入梅后,浙江省的雨下得密而急。6月10日午后,全省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有大雨到暴雨。11时至14时,有10个站累积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主要集中在衢江、建德地区。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经会商研判,浙江省防指决定于6月10日19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截至6月10日18时,全省共有117个预警信号。其中,云和有暴雨红色预警,莲都、松阳、宁海、天台、永康等6地有暴雨橙色预警。建德、龙游等部分地区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等地的部分区县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发布杭嘉湖平原嘉兴水文站洪水蓝色预警,成为2025年首个省级洪水预警,影响范围包括杭州市、嘉兴市和湖州市三地。
此轮集中降雨,杭嘉湖东部平原、钱塘江流域和东苕溪流域成为防汛“主战场”。各地水利工程应势“开闸放水”,为后续可能出现的连续强降雨留足防御空间。截至6月10日17时,嘉兴南排工程沿钱塘江(杭州湾)长山河枢纽、南台头枢纽、独山枢纽、盐官枢纽共4处枢纽已投入运行,形成梯次调度、闸泵交替的强大合力,累计排涝8747万立方米;分水江水库提前预泄,当前水库水位已降至汛限以下;青山水库充分发挥削峰调洪作用,削峰率达77%,最大拦蓄洪水量947万立方米,有力扛起上游担当。
截至6月10日17时,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49.88亿立方米,较6月9日8时增蓄2.61亿立方米,较历史同期多1.09亿立方米,其中有4座水库超汛限。全省主要江河站有6站水位超警,其中5站位于杭嘉湖平原。
目前,梅雨带仍在浙中北地区南北摆动,而浙南和沿海地区也多有对流性降水。6月11日白天,预计浙中北地区有中到大雨,杭州、绍兴、宁波、金华、衢州等地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其他地区午后到夜里有明显雷阵雨,部分地区有短时暴雨和局部8至10级雷雨大风。
浙江省气象部门提醒,6月11日下午起虽然雨水强度有所减弱,但是多地仍有阵雨天气。特别是浙中北地区的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重叠,开化、淳安等地暴雨致灾风险高,浙南地区也有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须谨防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暴雨次生灾害。
降雨减弱,气温即将升高。6月11日起,全省气温开始爬升,6月14日将迎来本轮升温过程的顶峰,浙中南地区最高气温又会升至35℃高温线,闷热感明显,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此外,2025年第1号台风“蝴蝶”预计在6月11日前后生成,逐渐向广东中部至海南岛南部一带沿海靠近,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至台风级。从目前台风发展路径来看,台风“蝴蝶”将饱吸西南季风,预计体形会非常庞大。受台风外围和副高西侧偏南气流共同影响,6月12日至13日东南沿海地区部分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6月14日至15日全省还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
为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浙江省防指办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响应,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到岗到位、履职尽责。针对当前山体土壤普遍水分饱和的实际情况,聚焦高陡边坡、靠山临崖、泥石流沟口、临山临水工棚等危险区域,以及高速公路、重要国省干道、在建交通工程等关键部位,加密巡查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按照“三提前”“三必须”要求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加强施工场地、水上船只、室外临时搭建物、广告牌、景区景点、游乐设施、户外高空作业、集会活动等重点部位巡查检查,坚决落实“五停”措施,防止次生灾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